对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初我也只是被“奇幻”二字所吸引,并不知道它的印度背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个故事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乃至买了小说,仔细品味。
首先让我着迷的便是派的奇怪信仰,一个人同时信仰三种宗教着实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说到此小说中派的三位“师傅”相互争论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宗教信仰具有排他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宗教信仰”只能有一个。当然也有人对我说派能够存活下来就是因为他信的多,信得深。
的确信仰是宝贵的,而不同信仰间的和谐却更为难得。
派首先接受的是印度教,这也许为他日后接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提供了心灵上的空间。在印度教中诸神都是至尊非人格梵天的不同的化身和面相,是人格梵。就如同一个人既是父亲也是儿子,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一样。大概正出于此,其他宗教的神都可成为派心中最高神的化身和面相。此外基督这位为人类而饱受苦难的神之子对派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祂是那么的有些有肉,有着不同于印度教之神的人性质感。
小说中派对于印度教的介绍十分经典,读起来令人感动不已:
“至尊非人格梵天,没有质量,不可理解,不可描述,不可企及;我们用可怜的语言为它缝制了一套外衣——一体,真理,统一,绝对,最高实在,存在基础——努力想让衣服合身,但是至尊人格梵天总是撑破了线缝。我们说不出话来。但是还有至尊人格梵天,它有质量,这套外衣也合它的身。现在我们称它为湿婆,克利须那,萨克蒂,象头神;我们可以通过部分地理解它去接近它;我们可以识别某些特征——仁爱,慈悲,令人惊恐——我们还能感到我们和它之间的联系在轻轻地吸引着我们。至尊人格梵天是在我们有限的感觉面前体现的梵天,是不仅通过神,而且通过人、动物、树木、一捧泥土表现出来的梵天,因为一切都有神的踪迹。
"生命的真理在于,梵天与自我,也就是我们心中的精神力量,你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个人的灵魂向世界灵魂接近,就像一口井向地下水位靠近。支撑着思想和语言之外的宇宙的,和我们内心挣扎着表达的,是同样的东西。无限之中的有限,有限之中的无限。如果你问我梵天和自我之间究竟是如何联系的,我会说就像圣父、圣子、圣灵之间的联系一样,是神秘的。但是有一件事很清楚:自我努力了解梵天,努力与绝对相结合,并且在今生踏上了朝圣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出生和死亡,再次出生又 再次死亡,一次又一次,直到它终于摆脱了将它囚禁在下面的外壳。通往自由的道路有无数条,但是沿途的堤岸都是一样的,那是羯磨之岸,在那里,行为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自由账目是记人贷方还是记入借方。
"这就是印度教,它存在于神圣外壳里,我一辈子都是印度教徒。心里有了印度教的观念,我看见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印度文化中,人与梵的合一便是瑜伽。有意思的是,这种联合又有非人格瑜伽和人格瑜伽两大类。在非人格瑜伽之中,做为个体的人融入梵,人做为个体的存在意识消失,就如同一滴水融入海洋。而人格瑜伽则是做为个体的人与梵天合一,但又保持着个体的存在意识,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存,就如同一只翠绿的小鸟飞入绿林中生活。
不管怎么说,“梵我合一”便是派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