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我们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话听上去很抽象,但是运用“分工”的概念,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呢?那就是谁的困扰,谁负责。
(1 )
不用为他人的困扰负责。别人一发火(领导、老公、女儿、姐姐姐),自己就紧张。“是我没有做好,让好生气了”。有了这种自责,就会出现自我否定,就会丧失信心。别人的情绪由别人管理,我做好我负责的事情。
别人一发火,就会被带节奏也发火。学会识别他人处于情绪状态,能躲即躲,不发生下面碰撞。
(2)
同样的,我的情绪我负责,不能迁移到他人的头上。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老公懒惰”,“真倒霉遇到如此糟糕的同事”,这是我们的常见思路,遇到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替自己辩解、抱怨对方,认为自己的痛苦都是对方照成的,对方要为我们的痛苦负责,但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有用吗?
老公懒惰,我生气,我的情绪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我的问题。我的情绪调整要从调整我来开始:我对他现在没折了,我调动不了他的积极性,我的方法对他不凑效,我得找什么新的方法?主观能去性的思维方式。
真倒霉遇到如此糟糕的同事!这个同事办事能力不行,这个同事与自己的合作不通畅。这个同事的现状我无法改变,我对他生气于事无补,只能改变自己的相处共事方法,而不是对他生气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