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5 歌唱到语文课堂中
今天,给孩子们讲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把愁情写到了极致。短短一首词里,寄寓了词人的独居之苦、丧夫之痛、国破之悲。为了让孩子们懂得这旷世之浓愁、哀愁,拓展补充了李清照书写年轻时闲愁的经典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欣赏理解之余,要求孩子们学唱由这首词而谱写的歌曲《月满西楼》。孩子们悟性不错,就那么听二遍就学会了。
没想到学会了这首歌,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学唱经典咏流传版的《琵琶行》。问他们为什么?孩子们说:“唱唱,课文背起来更容易。”这个理由很让某人满意,于是,让孩子们尽兴地学起了这首歌。
语文课堂里有歌声,在某人的课堂里并不鲜见。但这一学期,这一群孩子,还是第一次。
不能不说,经典咏流传里的这首《琵琶行》确实很不错。课后某人反复听孩子演唱的视频,感觉歌越听越好听,孩子们唱歌的样子越看越可爱。
《琵琶行》歌词是课文内容的完整展现,只是个别地方加了一点点反复。但演唱技巧性很强,有rap,有京剧念白,有变调。也许正是这种合乎潮流的全新创作形式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唱这首歌时,唱得津津有味,笑容满面。难度那么大,一下子就学会。
流传千古的经典,用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享受到,也是一件大好事。
相比较而言,很早以前由《一剪梅》原词改编而成的、某人特别喜欢的《月满西楼》就没能那么调动学生的情绪。道理很简单,时代变了,审美观念也变了。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琵琶行》这样多元素、创新力度大的作品,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又创新的时代。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用多元创新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才不会被学生淘汰。
往后,某人会让更多的经典歌唱进入课堂,让语文课堂里有更多的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可爱的笑容。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