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叮——叮——151队注意,151队注意,停止午休,停止午休”,随着铃声最后一点回音的消逝,五一假期也就这么结束了。满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想着一会儿给妈妈发个视频吧,这过几天好几门考试,怕是打不了电话了。整理好床铺,拿起手机,刚打开微信,看到“微信读书”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推送《福利||村上春树:肉体才是人的神殿》,说实话,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我,点开这篇推送完全是出于“福利”二字。
1
打开文章链接,才知,这是一篇关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籍推送,洋洋洒洒写了好多(读完才知道,全文都是摘抄原文的经典语句)。
第一次听说村上春树,是一个和我要好的同年兵,她是一名一本大学的才女,她拿着《挪威的森林》跟我说“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你也看看”,而当时的我,只是拜读了几页,就没有再继续了。
而之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也不是没有听说过,每次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我都会看到它,但一看作者是村上春树时,我就没由来的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有时会觉得“一个文人能写出什么来”,是的,我把他等同于所有的小说家,就如他在本书中描述的一样,我也认为 “写小说本是不健康的行为,身为作家就应该远离功德世俗,过着不健全的生活,方能与俗世诀别,更趋近某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纯粹的东西”。
总感觉是一个大腹便便的油腻大叔在欺骗纯情少女一般,读完之后才知道,这个想法是多么的愚蠢、无知。
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还是打开了这本书,如同在那个晴朗的午后,正在观看棒球比赛的村上春树下定决心要写篇小说试试一样,没有为什么,就想这么做,仅此而以。
2
因为手头没有纸质书籍,到图书馆又嫌路途太远,还是选择了阅读电子书。
和所有书籍一样,开头一篇简短自序。大概是在写他为何要写这么一本书,以及他写这本书所经历的心历路程,我时不时的瞄一下屏幕下方的页数,共300页,现在是第7页,还有2个小时就要列队集合了,应该能读完,此时的感觉,如同从谁那里领受了一个读书任务一样。
“二〇〇五年八月五日,星期五…”日记体?挺特别。
慢慢读下来,我暗自感叹,文中描写景色的手法真的是太美了:
比如一开始对夏威夷夏天的描写“晴空万里,爽朗得令人瞠目。纤云也无”;
再如描写英国秋天的语句“新英格兰那独特的短暂而美丽的秋天,便忽进忽退地来了。那周遭满眼尽是的深绿色,一点一点将位子让给了依约而来的金黄”;
最出神的还是对纽约秋日那场秋雨的描写“那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淫雨。雨忽强忽弱,仿佛突发奇想,虽有雨住的时候,却片刻不曾显露过爽朗的晴空。天空自始至终被这个地方特有的厚厚的灰色云层紧紧遮覆。那雨磨磨蹭蹭地下了又下,好似一个优柔寡断、狐疑不决的人,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变成了一场豪雨”。全书读了十分之一,我有点心不在焉,读着读着就不知他在说什么了,又翻回去再看一遍,心里还在想“这翻译也肯定是个高手,原文真的是这样的意境吗?”
3
从这里开始,我想称呼村上春树为村上先生。
正如他自序中说的一样,他并不是像其他运动书籍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振臂一呼“来呀!让我们每天跑步,永葆健康吧”,他只是把自己作为一名长跑者,或者用他自己的称呼,作为“跑步小说家”,将自己在跑步中感到的想到的,就这般原模原样、朴素自然地写成一篇文章,至于读者从中得到的是什么,也是因人而异了。
翻看全文我标注的笔记,除了景色描写的地方,发现,我多数标记居然都是在村上先生描写自己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那一章。
经营一家俱乐部的村上先生,一开始遭遇了种种严峻的局面,也曾饱尝失望的滋味,但在即迎来三十岁的时候,凭借商家出身的太太的帮助,店面小有成就,还雇上了帮工。
就在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村上先生,做了一个让众人不解的决定——关门歇业,专心写小说。
“世俗地看,这想法的确合情合理。众人当时并没有预想到我能作为职业作家生存下去。我却没有听从劝告。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人,息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开手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也就此,我开始对这位老先生产生了兴趣。
4
村上先生开始跑步的原因和我们多数人一样——想要保持身体健康。
曾经开店的时候,每天凌晨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如此一来,马上就到了凌晨三点,第二天一觉醒来,太阳早已高高悬在中天,当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后,村上先生和他的太太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形态,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不见。
他感激自己曾经开店的这几年,他称呼其为“开”的生活,在这里他领略了世间百态,“现在想来,我从中学到了太多重要的东西,这类似人生的综合教育期,是我真正的学校。然而这样的生活不能永远持续。学校这东西,是一个进入里边学习些什么,然后再走出去的地方”。
村上先生非常客观(自己评价自己怎能说是客观呢,但我觉得一个人能像他这样清楚的认识自己,真的特别难得)的描写自己“逼迫我在不喜欢的时间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我从小就无法忍受这一点。反之,倘若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会做得比别人更加卖力。”
又说自己“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强弱并没有太大关联。我能够坚持跑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支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慢慢读下来,一个有点任性的小老头呈现在了眼前。
5
全文读下来,村上先生他没有传授什么跑步宝典,更没有说过“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来跑步吧”之类的话,反而是在讲述他自己在跑步的过程中,那种达到人体极限的难受与痛苦。
文笔细腻,把当时的跑步的自己描绘的惟妙惟肖,读着读着就如同我置身其中,紧张、心慌、烦闷等情绪居然也涌上了心头。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个四十二公里时,村上先生在报道中这样描写他当时的心境:
“在大约三十七公里处,深深地感到一切令人厌烦。啊呀,我烦啦,不想再跑啦!任怎么想,体内的能量都消耗尽了。那心情就好比揣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继续行驶的汽车。喉咙干渴。然而我连喝一口水需要的能量都没剩下。如此一想,便渐渐生出怒气来。对嘴边正在惬意吃草的羊,对坐在车中不停地按快门的摄影师也开始发火…终于跑到了终点。什么成就感,根本毫无感觉。满脑子是“终于不用跑下去了”这样一种安心感。”
在参加完一百里超级马拉松后,村上先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期,他很优雅的称之为“跑步蓝调”:
“跑完了超级马拉松,我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对跑步持有自然的热情了。肉体的疲劳难以消除也是原因之一,但又不单是这样。“我想跑步”这个念头,在我心中不再像从前那般可以明确地找到了。”
从大二开始,我也喜欢上了跑步,曾经也尝试过马拉松长跑,但都只是跑了半程,总感觉自己跑了全程身体会受不了,读着村上先生的文字,不禁感同身受,每次跑到10公里左右,我会骂我自己当初是脑子进水了报名这样变态的比赛项目,但是,开始了又不想半途这样结束,只能一边骂着,一边又继续重复着机械的动作。后来因为膝盖有些疼痛,再加上年级升高,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学业沉重,跑步,就这样被我慢慢搁置了。
当然,随之还回来的还有我臃肿的体态,和消极的情绪。
“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潢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6
“并不是有个人跑来找我,劝我“你跑步吧”,我就沿着马路开始跑步。也没有什么人跑来找我,跟我说“你当小说家吧”,我就开始写小说。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本是抱着看看的想法打开的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却被村上先生圈粉。他那种乐观、豁达、坚韧、随性的心态更是让我由衷的敬佩。
读完此书,突然有些惭愧,马上大学毕业的我,没有读过村上先生其他任何书籍,久仰大名也从未了解过他。
感谢这个意外,让我认识了如此有趣的老人。
电话虽然没有打成,打算用来复习功课的晚上,也都用来整理回顾此书了,但内心感觉特别值得。
后记
村上先生在书中的后记中称这本书是类似“回想录”的东西,“不似传记般夸张,也不似一般的随笔”。
再翻看那篇微信推送稿,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只是摘抄书中的段落来介绍此书了。
而我的这篇小文,就称其为读后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