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改变 十年未变
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文/郭晓娟
一
初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正经历着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孩子不满一周、身材走样、自信全无,还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生活完全没有自我、没有方向,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找不到遮风避雨的港湾,只能随波逐流。
偶然间在当当网看到这本书,便买了回来。在下乡采访期间阅读了起来,说有句夸张的话,正是这本书救我于水火之间,让我看到生活不是深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与村上春树写的小说不同,这是他首次写的关于自己的一本书,他以跑步为主题,写了他30岁后人生的转变。他的勇气令人佩服,在大家都过惯了现世安稳的美好生活后,他敢于在30岁这一年颠覆30年前所有的生活,开始写小说,32岁又卖掉酒吧专职写小说。他又是十分幸运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受到读者的喜爱,从而一举成名,奖项拿到手软。此后保持每年写一部小说,其中《挪威的森林》最受欢迎,我也是因为《挪威的森林》开始喜欢上他。他的文字里带着忧郁与感伤,看了本书才明白那是跑者蓝调。
33岁时为了身体健康开始跑步,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十公里,雷打不动。从最初跑不了两公里就气喘吁吁到一个人跑全程马拉松,再到跑一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最后参加铁人三项,他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又一次一次地战胜自己。在跑步或者参加铁人三项的过程中,他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铿锵誓言,只有最普通的感受,那是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感受——“一步也不必再跑了”,“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受,唯有向前奔跑。”
三
正是这种普通人的感受、普通人的坚持,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也开始跑步了。也重新捡起阅读,生活渐渐变得不再一地鸡毛,有了些许色彩。有时早晨、有时晚上,我一个人穿上跑鞋和运动衣,出门跑步。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十分忙碌,从他们的身边跑过,一开始我会羞涩,觉得不好意思,“大家都在看我吗?”现在我已经都不管别人怎么说,唯有向前奔跑,那种感觉十分愉悦。
四
那段艰难的生活已成过去,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可在冬天里,我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跑步(好像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跑步了)。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一直想改变现状,既然跑步告一段落,那就每天坚持阅读,至少让灵魂在路上!每天一小时,一个星期保证五个小时,就是读得不错的标准,超过七个小时,就是读的相当好。
我想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可总是纵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我的内心好像很惧怕,怕写不好,怕被别人笑话,怕的东西太多太多,令我停滞不前,在反思和叹息中度过每一天,战战兢兢、亦步亦趋!
五
我曾经向一位老师请教“怎样才能我手写我心”,他告诉我“大部分人都是说了十年改变,但十年未变,舍不得改变”。其实人们都害怕改变,面对未知的未来,维持平稳的现状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人们往往也不会想到,只有改变才能精彩,不是说“风雨后才能有彩虹”?
村上春树三十岁写小说,三十三岁跑步,我想他应该没有后悔有过30岁时坐在神宫球场上的想法——“对啦,写篇小说试试。”
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过得那样快?不等我们回过神,时间就已经无影无踪,让我们来不及感伤,来不及缅怀。我今年三十一岁,青春已不再,也想不起三分之一世纪我都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记忆渐渐变得模糊,而记录生活成了我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再浪费以后的生命。我不会乞求有多少大的成就,我只想把短暂而孤独生命过的有意义一点,精彩一点。
看书、写文、运动,从现在开始每天写一点,从一百字到一千字,只要坚持就好,只要改变就好。等到弥留之际,我可以对着我的孩子们、孙子们骄傲的说“我至少是跑到了最后,写到了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