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人》之一
作者:朱勇长(江西鄱阳人)
一
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舟唱晚就是生活在湖岛上的莲湖人的生活。我曾少年不知愁滋味,在渔船上夜卧彭蠡,指指点点明月和那满天星辰。如今想来,那状态定是我的祖祖辈辈们最快乐的时光吧,在终日劳累后那一刻方可放松自己,在渔船和湖水窃窃私语中,摇摇晃晃进入梦乡。
彭蠡,即今之鄱阳湖。浩荡的长江水一路向东,在中游江右九江段湖口处注入赣鄱大地的低洼地区,积水成湖,极盛水期时湖泊面积达四千平方公里,何其大也。鄱阳湖是莲湖人的母亲湖,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就叫蠡滨村,彭蠡之滨也,在鄱阳湖靠东南岸边的湖岛上。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一百七卷“鄱阳县”下载:“莲河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于水面”,莲河,在我们本地方言中谐音“莲湖”。就是这片“浮于水面的荷叶”荡漾了莲湖人沉睡不醒的梦,这一梦而过是千年的光阴。
二
莲湖人,在岛内实指莲湖朱家人。
朱姓是最早迁徙到岛上的居民,我的祖辈们千百年来居于此,以农业为主,辅以渔业,世代过着贫穷的生活。这个湖岛均山丘地形,沟河湖汊众多,地不成片,树难成林。土地贫瘠,人多地少,人均几分旱地。树上生的柚子苦不可入口,梨桃个儿都小,地里长的红薯个儿也小。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油菜,芝麻,花生,古时应该还种黍,农作物收成有限。渔业,偌大的鄱阳湖,水涨时捕捞鱼虾,古时捕鱼工具和技术水平低,收获少。水退时下湖去挖莲藕,藜蒿,芡实,捞螺丝。向水要吃食异常难,湖水滋生血吸虫,导致下水讨食的男人们染上血吸虫寄生虫病,旧时医疗技术条件差,血吸虫病常演变为肝脾疾病,肝硬化,肝腹水,巨脾使人下腹胀大,致人死亡。旧时曾有民谣称:“过了表恩渡,十家绝九户。男的得泡肚,女的做寡妇。”(注:表恩渡是进莲湖岛的古时渡口)我的祖父就是得血吸虫病致肝腹水而亡的,祖父去世那年,我父亲才十四岁尚未成年。
听父辈讲,祖辈们以荞麦,黍米粗粮为主食。新中国建立后在岛的北面(莲北圩)和南面(莲南圩)先后围湖造田,也不过人均增加几分水田种植水稻。我父亲年轻时就被派往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增加亩产。然而以我这半生经历而言,我的记忆里年年粮食不够吃,年年处处借粮。我父辈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可想而知,古时我的祖祖辈辈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任是吃苦耐劳,勤恳苦力,敦厚务实,亦是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他们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能存活下来,繁衍生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位从台湾归来探亲的国军老兵,当年他十几岁被抓壮丁离开莲湖老家。六十多年后重返故土,莲湖老村他家老屋还是老样子。老人泪水纵横,感慨几十年来莲湖一成未变。外面的世界早已沧海桑田,变化翻天覆地。而莲湖人就守着自己的家园,甘受贫穷,困守时光流转。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