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第一要境界,第二是气,第三是文字。境界其实是人的境界,人的心胸、学识、情怀。有人说不读书也能写作。我不太相信,文章比的是学识,有学有识才行。文章通不通要看气,没有气,这文章就是死的、乱的、散的,这个“气”要养。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说的是人生哲学,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最后是文字,每个字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佛经里有种说法叫"文字般若",把文字上升到一种智慧的高度,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写作,跟文字达不到心有灵犀,写不了文章。我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但自己还是写不好,因为修炼不够,做人不够好,看书不够多,写作不够勤,等等。反过来说,写文章也是一种修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写文章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本文作者/申赋鱼,作家,记者,其文章入木三分,很有见地。
读申鱼赋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是这样理解的:
犹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对于心的探讨”,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作者豪无保留地,留下这篇写作心法。
这篇散文,以"境界、气、文字”为线条,做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这篇文章的“境界、气、文字”,三个层次的依次表达,符合“纲举目张”的写作逻辑。
这里的“境界",是作者所站度;
"气”即“势”, 势如破竹的“势";
“文字”,是具体表达作者于“心"的探讨,也就是灵魂的在笔下的展现。
如此独到的见解,是申鱼赋老师写作积累的心法!特写此读后感,以示对申鱼赋老师的崇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