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里有厕所不仅是标配,而且经济宽裕的家庭不惜花费重金打造厕所,使这个高频使用空间既符合审美要求又舒适实用。记得吴晓波老师三年前不经意写了一篇与马桶盖有关的爆文,在网上引发了马桶盖买中国制造好还是日本制造好的热烈讨论,作为当年的热点事件还被纳入两会议题。同为人口大国的友邦印度,在家上厕所对不少国民来说都是问题,更别提有余力讨论马桶盖的质量了。最近上映的电影《厕所英雄》就真实反映了厕所问题在印度是神一般的存在,和宗教、文化都脱不了干系,确实有滋有味,建议大家有空去细细品味一下。电影本身风格朴实,态度真诚,敢于自曝家丑,对政府职能和传统文化的弊端也揭示得比较透彻。虽然影片中的男主不帅,女主不靓,片名也不雅,但冲着它的选题和内涵,值得观众为它叫好和打CALL。
电影里的人物对话是一大亮点,不管是男主和女主之间,男主、女主与村民、媒体记者之间,男主的父亲与女主的叔公之间,表面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辩激烈,本质上却是墨守成规的保守派和与时俱进的革新派跨越认知障碍进行的艰难沟通。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印度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深刻影响,一个看似简单的修建厕所、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居然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震动。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印度政府拨付巨资修建厕所,没少遭遇来自传统宗教、文化的阻力,缺乏觉悟的村民千方百计阻碍厕所建设,有些按规划用来修建厕所的空间居然被他们擅自改作门面和马厩,当地基层政府居然默许这种行为,并不问责。这些村民照常到野外随地大小便,不仅污染空气和水源,传播有害病菌,而且在社会治安上也存在诸多隐患。难怪我周围的同事、亲友都不怎么去印度旅游,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是重要原因。我确实好奇上厕所都成问题的国家怎么发展旅游业?青年乔布斯70年代曾经去印度修行七个月,环境比现在还差得远,可以想象他的三观遭遇了怎样的挑战,真是细思恐极,怪不得他一回国就琢磨着改变世界。看过电影,我更加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
这部影片还让我联想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种关于自我强迫的心理疾病,大家应该对它不陌生。患者自愿身在无形的牢笼中,主动套上精神的枷锁。影片中的村民,特别是女性村民,她们在野外方便时经常遭遇不良分子的性骚扰,却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提着尿壶继续到野外去,完全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理特征。得这种病的人实质上就是沦为了精神奴隶,把思考问题的主动权交了出去。他们表面上行动自由,没有被绳子和锁链拴住手脚,也没有人举着皮鞭在旁边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只是被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的错误观念绑架,形象一点说,就是头上被种了草。那些村民从小就被家里长辈告知“厕所”是不洁之物,在家上厕所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只有到家门外随地大小便才是对神灵尊敬的表现。就象男主的顽固老爹,大白天蹲家门口的排水沟方便,周围过往的路人习以为常,一点儿不觉得有碍观瞻。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是大家熟悉的厕所标语,用来形容修建厕所对于印度的重要意义再合适不过。目前“清洁运动”还在印度艰难进行中,政府下了很大决心要在全国范围修建厕所,培养国民文明如厕的卫生习惯,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实体环境容易,改造精神世界困难。从长远看,厕所问题解决好确实能大幅提升印度的国家形象,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国民思想理念的重塑。一座座新建的厕所,就是印度向着现代文明前进的标志。
对于印度普通百姓来说,厕所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对人格尊严的捍卫,毕竟拥有隐私和尊严是人最基本的自由。厕所看得见,但真正的自由往往是看不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