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强调「微习惯」,朋友圈充斥着各种打卡记录,如背单词打卡、早起打开、英文阅读打卡等。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此些行为是嗤之以鼻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这种打卡只能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让别人知道 “你看,我做了这些,多了不起啊”,而对自己实际上并没什么帮助。因为我本人也坚持过一段时间的健身打卡、英文阅读打卡,但后面不了了之,而且身边和我有同样情况的人也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三分钟热度」。
然而看了笑来老师的书后,我的元认知被刷新了,有以下几个观点挺触动我的:
碎片化的,是你的时间,而不是知识。
笑来老师提到,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体系、有逻辑联系的,它们是不可能被碎片化的。被碎片化的是你的时间,如果前期先花时间把要学习的知识做好拆解,梳理清晰的脉络结构,再把每一个要学习单元分解到 5 分钟内完成,在满足这种前提条件下「反复且大量」的学习,也一样能掌学到知识。
你一定要记录你的成长,每天需要一定的时间反思自己
所有的人每天都在感性动物与理性动物中转换,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感性动物,而且快节奏的社会也训练我们非常需要即时反馈,但成长这种事是需要积累量变达到质变的,因此若我们不记录自己每天的成长过程,我们很容易失去这份坚持的心。
如果我们能细致的记录、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么对你能敏感的发现自己的成长节奏。而发现自己成长了,又会促使你更有兴趣的去坚持在别人看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事物。
注意这是要分阶段的,前期我们以「记录」为主,因为单单是每天坚持记录和回顾今天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坚持的时间长以后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能发现自己的成长。
重复与应用,能提高你的元认知能力,能增加你的执行力
这个观点的大意就是 —— 折腾,并坚持下去。其实很多时候,很多知识是不知不觉之间学会的,能多能力是不知不觉成长的。
你还记得你是怎么从爬学会走的吗?你还记得你是怎么从目不识丁到一目十行的吗?你还能回忆起你是怎么学会用筷子(相信我,很多欧美人花非常多的时间学怎么用筷子,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教人们怎么用筷子)的吗?
很多事情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熟能生巧,不管有多枯燥,只要我们一开始认定这些事情是有用的,那么就去做就是。剩下的事情,只管交给时间去验证即可。
我的微习惯清单
综合上面所述,下面是我今年要执行的微习惯清单:
- 背单词 100 个(扇贝单词)
- 看英文阅读 5 分钟(薄荷阅读)
- 至少 30 分钟的书籍阅读时间
- 锻炼 30 分钟
- 每天饮水 1L
- 对一天进行回顾与反思
- 吃早餐
- 不喝碳酸饮料
- 早起 - 5:30
- 每天早上做计划
- 冥想 5 分钟
里面有很多习惯我一直在坚持,如英文学习,坚持了几年下来对我的帮助确实非常大。还有很多一直觉得很好但是没有执行下的习惯,如每日反思。
接下来我会认真的执行上面的微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也会定期整理习惯的执行情况,希望能以我真实的经历也能促进身边的人一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