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怀二胎时显怀很早(三个月就明显看出来有了),肚子也比一胎大很多,所以,在孕期时我就挺担心自己会在产后变得更胖。
也为此,我在产后恢复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功课。
看过很多的明星分享,或者达人分享大都我是某某专家,或家里某某是专家,心里都起毛了,感觉就是像我们这种普通凡人要产后恢复,又要自己带娃,没有专家带着,也没有时间去各种恢复场所的,就只能在家里肥宅了?
然而,我是一个相信方法总大于问题的人。后来,我询问了我的朋友(连生两胎身材都恢复得很快很好),她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她也是我激励自己的因素之一。
目标达成的那一天,我将成果晒到了朋友圈。然后就有很多朋友问我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朋友的问询,显然,这也不是一件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但那段时间忙于带娃,就只在小红书上粗略的分享了一下心得。
然后,一直想写一篇详细的干货,直到现在,才重新整理出更详细的内容,也希望能帮到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
1
做好心理建设
做心理建设的作用就是先衡量自己的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首富的小目标是先赚一个亿。但是这个目标如果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估计一辈子都难以完成,就是纯粹的吹牛画大饼。
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从产后的55KG减到45KG。
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一年的时间?为什么不是像别人一样只用两三个月或出月子就迅速减掉?
因为我知道自己是越过度禁口越想吃,一下子用力过猛就很容易放弃的性子,加上自己需要带娃,需要体力和能量。如果在一个月或两三个月内过度节食或运动,可能会扛不住,而造成更容易反弹。
在这个过程中,你最重要的就是要审视自己目前的情况,包括性格、环境,看看身边有没有可以帮助或激励到你的人。
也可以下载或使用APP和工具来分析自己。
我除了找朋友,还买了一个体脂称,下载了薄荷APP,通过这个APP连接到体脂称上,在称重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健康报告。这个健康报告会显示包括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身体年龄、骨骼肌率、内脏脂肪等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了。
2
制定饮食计划,母乳喂养
怀孕时,受周围环境和观念的影响,我们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
比如周围的人劝你多吃点儿,你现在是两个人,要吃两个人的分量。然后你就可能会毫无负罪感的猛吃,就是想让肚子里的孩子白白胖胖。
可是,如果想在产后迅速恢复身材,孕期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你有在体检,医院都会告诉你超过八斤的都算巨大儿了。所以,制定恢复计划最好从孕期就开始。
我是在孕五个月做糖筛时,出现和一胎一样高血糖压线的情况,转到营养科,营养科医生看到我的血糖数据不高,就要求我从控制饮食来降低血糖。
控制血糖的食单基本原则就是,吃的菜少盐无糖,通过计算热量控制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土豆等淀粉类食物)、蛋白质(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等食物)、维生素(水果等),蔬菜类可以放开吃到饱。
那段时间,本身口味比较辛辣的我,要忍受食物的寡淡无味;每餐的食物都进行称重,想换口味还要根据热量去换算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替换?然后每餐饭后都坚持散步;折腾到空腹时就扎手指监测血糖.....
一胎时对于用饮食控制血糖这件事,真的不是很上心,因为菜既不合口味又吃不饱,经常会偷偷出去吃东西。
而二胎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一胎成熟了很多,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反复挣扎,后面坚持的效果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好了,也会经常感觉到饿,就多吃蔬菜叶,就像牛吃草吧,没什么味道,但是还是得努力在嘴巴里嚼一嚼。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控制饮食过度,吃得过少引起了轻微的饥饿性酮症,然后为了维持身体能量又要开始补充各种氨基酸、钙、铁、维生素等。
这里,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当身体缺乏某些营养时,别妄图去食补了,还是食用营养制剂吧。通过食补,往往是还没吃到需要的营养时,热量就已经超标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我的饮食观念与习惯被彻底颠覆,以前的各种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冰淇淋甜点几乎通通戒掉,和口欲说拜拜。
现在要做饮食计划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孕期没有什么高血糖高血压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对于量的控制是不用像我这样严苛的。
手机上有很多孕产类APP下载,从孕期开始就会推送每一天的相关知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科学的,包括食谱和如何控制体重,饮食完全可以根据所推送的食谱结合自己当天买的菜来做调整。我之前下载的是妈妈网孕育,每天早上起床打开浏览一下,心里就有底了,知道今天应该注意些什么?
月子里的食谱,也可以按照APP上来,只是特别注意第一周要很清淡,不要吃大补类的东西。千万不要为了有母乳就猛喝高热量的汤水,这样做很容易堵奶。
我在二胎产后,只有在月子里喝过几次猪脚汤和鱼汤,后来几乎就是以喝鲜牛奶来代替喝汤了。
母乳喂养可以瘦身这种说法我觉得不太靠谱,我两个宝宝都是母乳,但是一胎胖的是我,二胎胖的是宝宝。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和我的饮食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
3
规律作息时间
我个人觉得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一个孕妇来说,意义重大。要知道,焦虑也会让人发胖。
我怀两个孩子的作息时间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都相当的规律。所以,我的两个宝宝生下来后都是人见人夸的模范作息天使宝宝。
月子里起夜喂奶的时间极为规律,大宝经常是一分钟不差两小时一次;二宝两到三小时一次。才几个月带去亲戚家做客,晚上睡觉没一点声响,亲戚还很奇怪,家里不是有宝宝吗?怎么都没听到哭声?
出月子后,晚上就可以睡大觉了,晚上十一二点吃完奶可以睡到四五点,中间都不带醒的,以至于大宝那时候出了月子晚上睡觉时,我还经常会半夜起来探她的鼻息。
其实,妈妈和宝宝是会相互影响的,宝宝对妈妈的情绪感知也特别敏感,宝宝感受到的是安宁快乐,就不会乱哭;宝宝感受到的是焦虑暴躁,就会不安,宝宝不会说话也不懂生气,他们对不安、疼痛都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宝宝哭得越多,妈妈也越烦躁,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固然,我们都知道情绪平和很重要,但是也只有生过孩子妈妈才真正知道这做起来很难。
因为生养孩子的那几年对妈妈的改变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为过,在短时间内,需要经历那么多坎,如果再遇上一个不作为的老公和添堵的公公婆婆,那抑郁或爆炸都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谁也不是圣人,谁都会有情绪化的时候,但是想要控制事态的发展,能够自我化解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我化解情绪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清空大脑里的负面情绪,比如画禅绕画、练瑜伽(冥想,也可以称之为发呆),以前喜欢用吃东西来化解,但是放到现在控制体重这件事上就行不通了,就要找其他方法来替代。
4
锻炼身体,保持元气
最近,在看《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更加坚定了积极锻炼身体的想法。
身体会越用越勤,大脑越用越聪明。我最受益的就是,自从练瑜伽后腰酸背痛的情况得以缓解。
孕期不能练瑜伽,就可以用散步来替代,每天走个八九千步,有条件的还可以去游泳。产后月子里,就好好休养一番,也不要急于恢复大幅度的运动,毕竟伤了元气。
根据《母婴保健手册》可以在产后10天适当地做一些腿部运动,产后15天做产道收缩运动、膝胸运动和仰卧运动。
出月子后就可以渐渐恢复以往的运动了,可以在手机上下载keep APP,每天保持约30分钟的运动(最推荐瑜伽),再结合体脂称每天监督自己的体重,做到心里有数。
为什么我觉得瑜伽最适合?
一是简单,这种运动在家里铺一块瑜伽垫就可以做,孩子在边上睡觉,就可以放上一段舒缓的轻音乐来练习;二是舒展,每天抱孩子、换尿片这些劳动对身体来说是压缩性的,很容易导致弯腰驼背,而瑜伽运动多是拉伸身体,可以很好的缓解疲劳;三是柔和,带孩子还是不宜做太剧烈的运动,如果还在哺乳期,出太多汗容易产生乳酸,据说这个味道孩子不是很喜欢,就会影响哺乳。
5
做好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往往过于苛求,我们受制于环境,想做众人口中的好女儿、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好姐妹、好朋友......算了吧!你有没有发现,你永远无法满足别人。
其实,我们最该做好的就只是自己而已。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一个更重要?”复旦的灵魂导师陈果回答说,“都很重要。但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自己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