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音无改 人消瘦
十多年前在《教师博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心之安处是吾乡》其中说提到一句戏言“一个人不见了,要么死了,要么教书去了”虽是戏言,但也说明教学是孤独的。十年之后,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专访孙红雷”的节目,孙的句结束语很精彩“为戏孤独”,原来对孙红雷以前的演技一直不怎么看好,后来看过电视剧《潜伏》之后有所扭转,仅仅“为戏孤独”一句彻底的征服了我对他的反感,当今社会为职业而孤独的还有几人呢,不仅扪心自问,我为“教”孤独吗?
刚大学毕业当教师那一阵,信心十足的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名至实归的好老师,应该算是为“教”而孤独了很多年。
因为是四川人,到了大连教书,首先普通话南腔北调,不能字正方圆,因为这个闹了不少的笑话,有一次上全市的公开课,提了一个问题之后,我说“大家都动动老(脑)子好好讨论讨论”,下面的老师没敢笑出来,我就听旁边的教研员问组里的同事,“这老师是南方人吧”,让完课回来,同事们都笑话我“你动老子看看”,为了教好学生,为了缩短学生对语音的适应期,为了说好普通话,在别人聊天、嗑瓜子、谈恋爱、逛大街、睡大觉的日子里,只有我蜗居在宿舍里塞着耳机听中央台的标准播音,并跟着发音练习,坚持了无数个孤独寂寞的日日夜夜,终于把川人“n”“l”、“in”“ing”、“i”“u”不分的问题解决了,因为川音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区别,从此笑话只能偶尔为之,几年之后,我教过的学生从川大回来告诉了,“老师我去了四川才知道,你的普通话说的有多好,我们大学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四川话不可怕,怕都是四川人说普通话,老师你的普通话不能再改了,太标准了就跟别的老师没区别了,那么你的语言就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你语言的优势。”从此我没有刻意去再练普通话。保留点乡音,在孤独中留下最后一点乡音的温暖吧,也温暖那些去四川求学的学子吧。
二 为“板书”飞舞而孤独
大学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跟电脑打交道,不用练字的,在嘲笑同学练字的日子里度过了大学四年,做了老师的第一节课,写在黑板上的文字犹如“火星文”,拿特教师的话来说就是“初具小学生规模”,每次上公开课就因为字不好而诚惶诚恐,总是留下尽量少的垩痕(粉笔字),了了几字敷衍塞责,为了写一首漂亮的板书,每天在教学之余,描红,临摹、并拜了一位同事做书法老师,尊称“孟子”(因老师姓孟),老师总督课作业,并及时点拨雅正,练字是孤独的艺术,也是走向心灵的高度思维活动,黑板上的字一点点的“活画”出些模样来,为“书法”孤独,迷上了练字,虽不太好,但可为人师。
三 为“标点”灵动而孤独
做学生的时候,视标点符号为无物,写作文的时候从来都是“一逗到底”,当老师后才发现标点符号知识是如此的欠缺,为了明白学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把十年的高考标点题一一做了一遍,并对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标点符号知识依次对照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总结出每种标点符号的考点,每个标点符号应该注意的知识点,研究了一个多月,写了厚厚的一本教案,之后每次讲标点符号,我不是一道题一道题的教学生,而是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标点的讲,然后找出所有题中的同一种标点符号一一验证,屡试不爽。慢慢的标点符号只是我麾下的一个个小卒,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一个个标点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精灵。
为“标点”孤独,心如甜蜜。
四、为“作文”妙笔而孤独
我本来应该是靠笔杆子吃饭做记者的,可是阴差阳错当了老师,本来写得一首妙文的我满以为作文教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当了老师才知道“教”和“写”还真的不是一码事,以前就知道沈从文、叶圣陶教作文的方法,也看过不少的其他作家作文教学经验,可是用起来是捉襟见肘。作文教学也经历了好几个曲折的道拐弯,总的看来经历了主要的三个阶段: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这是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都难免犯得毛病,凭着自己对作文的热衷和迷恋,把自己知道的写作方法都津津乐道的讲授给学生,老师在讲台上是神采飞扬,学生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可是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只对少数的学生行之有效。独自孤独寂寞着,因为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太少了,我知道高中老师都是以课文教学为主的,极少教写作,即使教作文也是泛泛的指出学生的缺点,找出好作文和差作文读读评评完事,可是我知道作文的教学远远不止这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自己认真的研究和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表象,发现学生主要的不是写作方法的问题,而是阅读水平的问题,基本也就是眼低手低的问题。
于是我迈入了第二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阶段,于是,我熬夜翻遍了我能借到找到的可以做范文的书籍,找到可以借鉴的文章 ,给学生当写作的范文,进行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首先做到眼高,一个人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文章,然后才是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最后才是经过内化,变成自己东西,指导自己的写作,可是只是眼高也是远远不够的,后来看了很多的写作的文章,发现写作是一种思维过程,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是最重要的渠道,
于是我的作文教学迈向了第三个阶段----训练学生思维阶段。从联想和想象开始到写作的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写作的思维过程、认知规律,写作规律,学生慢慢的文章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可是学生又凸显了发现了另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平时作文的时候写的很好,可是一到考试就得分不高,疲于应付,鉴于这种情况,我开始把作文教学和高考联系起来研究,研究文学作品和高考作文的区别与联系,终于明白文学作品和考试作文是两码事,记得有专家说过:“任何应试的作文都是速朽的,没有一篇状元作文流传后世,即使你是苏东坡。”鉴于此,才知道了应试作文主题重在含蓄集中,而文学作品则是以含蓄见长,明白了这个关键之后,在教作文时力求主题的明确集中和语言的生动形象,形式的新颖独特。之后收效差强人意。
为“作文”孤独,我心甚安。
任何一个老师不可能成为每方面的高手,可是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为“教”孤独,你就是幸福的教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