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是另一种交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朋友和爱人在你需要的时候,总会按你的要求行事吗?
这肯定是不会的,一昧顺从是有害的行为,而且还抹杀了他人的个人意愿。
1、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与伴侣的冲突或许比过去更多。在25岁左右人们通常会确立持久的爱情关系并开始职业生涯。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的显性的冲突会较之前要少很多,但有可能冲突的总数不变,只是能更慷慨地妥协;也需要因人而异,当与对方的差异性逐渐增加,冲突也就随之增加了。
(不过大部分比我年长几岁的前辈的亲密关系确实比较稳定,可能是因为将亲密关系看作附加分而不是必需品的缘故?)
冲突的性质2、社会过敏(social allergies):烦人的小事一再发生,人们表现出厌恶和恼怒的过度敏感的反应,这种反应与任何特定的挑衅事件本身相比都显得有点小题大做。
自己本身是较少察觉一些烦人的小事(没有意识到它的堆积),可能会过很久之后像是直觉般地发现事情的不对劲,但其实已经堆积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一旦发现便会很快做出决断解决让自己烦恼的人或事物。
3、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表明伴侣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任何其他人相比总会有细微的差异,而自我服务偏差使当事人对自己行为做出更好的评价。
人们很容易因为自我服务偏差而导致低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的严重程度,比如昨天就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名组员的失误导致其他组员的任务负担加重。但如果能够主动认错并采取措施补救,大家都可能会选择谅解。
然而这名组员一直没有承认错误,而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并将补救措施推给另一位组员,事后还一直以自认为幽默的方式想让大家息怒,反而让其他人更为愤怒。
冲突的过程4、但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期望从伴侣那里得到慷慨、宽容的对待,咄咄逼人地展示愤怒只会反过来让伴侣也变得愤怒。
感到愤怒时,第一时间先控制自己的愤怒时长,最好是能够镇定下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能够较明显地感觉到愤怒带来的心血管压力的伤害。认知调整、找个地方冷静或以开玩笑的方式表达不满。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一般母亲发火时,不管是否真的为自己的错误,先以打诨的方式让对方冷静下来,再考虑纠正自己的错误或与母亲继续交流。
5、伴侣们的任务是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简明扼要地描述他/她的情感;听话者的任务是不要打断、仔细倾听,然后复述说话者的信息。当说话者对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情感感到满意时,交换发言权,伴侣们转换角色。
这个倾听技术很常见,在《冷暴力》一书中也有提到。
冲突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