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子姐姐:
教育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人生部分,现在大家都在响应号召积极备战二胎,可家长们是否想过您的教育责任从此更加重大了呢?大宝二宝虽说是血脉相同,可是性格具有差异,教育方式也绝非使用一种即可。我们也要知道错误教育的后果是什么!让我们首先拥有教育意识,这是成为优秀父母最重要的一步,让我们一起学习教育,思考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曾说过一句话:“教育即生长”,如果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家长的使命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包含两方面。
相对容易做到的一方面就是来自物质上的,让孩子吃好穿好,我相信这一点对于现在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问题,不过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吃好穿好就是山珍海味、绫罗绸缎,我们的目标是吃的健康,穿着得体,这也是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引导。
除了孩子的吃穿,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的软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教育孩子成人成才,这相当于大树的养护人,我们负责大树的修剪,以及帮助清理病虫害,保证大树可以长得又直又高又壮又茂密。
最起码满足这两方面才可称为好的教育环境。曾经有一位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反思,让我们看看这位孩子的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您所说、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但您可知,我也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说。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天天唠叨。希望能让我做一些主。在我写作业时不要打扰。不要老让我学,给我一点娱乐的时间。不要光拿我们跟别人比。不要吵架,家庭要和睦。不要用粗暴的语言对我。要换位思考。不要说话不算数。”
不知道各位家长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将来为你写一封信,你最希望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常常剥夺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个孩子连属于自己最基本的能力都失去了。孩子长大了,家长们又经常责怪孩子什么都不会,可是这一切是我们把孩子的能力剥夺了,又要求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对孩子实在是不公平。
记得前段时间一篇火爆中国的新闻——《神童17岁考进中科院却遭退学》,新闻中讲述了这个孩子让众人羡慕的传奇一生,以及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严格与方式。这位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是一手包办,他的母亲相信“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
他的母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的一段话:“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这句话跟我们很多家长常说的:“孩子大大就好了”,是一样的道理,真的大大就好了吗?如果可以这么简单,自学成才,那教育的意义何在?
现在为孩子一手包办的父母太多太多了,纪伯伦说过一句话:“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更不能代替他。我们可以去引导孩子,但不可过多干涉孩子。
当孩子无忧无虑的玩耍时,请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她;
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她;
一个人从幼儿、童年、少年到青年,成长中最美好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幸福快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让孩子拥有童年的自由,不要为了单纯的知识,以及完成家长们眼中的梦想而剥夺孩子的美好时光。不要强迫孩子去拥有特长,我们应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兴趣中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特长。特长是为了让孩子们的人生变得更快乐,更多彩。
教育应远离功力和实用,应培养孩子高贵的人格。有时候家长太过重视教育的实用性,什么都要去问有没有用,总想着可以得到一部宝典,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变得听话懂事。
如果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只是为了知识、技能和学历,当孩子们走上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就只有低水平的物质利益竞争,只是一部工作的机器,没有想法、没有创意,孩子很难拥有自己的人生平台。
教育应该远离这些应试的方式,多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让孩子拥有活泼智慧的大脑,具有良好的习惯与素养,这一切将让孩子具备优良的性格,让孩子在未来的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将导致孩子成长中本该没有的问题大量出现,不利于好的性格、习惯的养成,会引导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错误的方向,那真的比不教育更危险更糟糕。
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教育意识,跟孩子一起成长学习,不要忘记你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培训学习,升级考试。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父母、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成为孩子最优秀的人生导师,我们需要为此而努力。我们也要知道人生不可重来,不要等到以后再去后悔,可真的就来不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