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字子山,北周文学家。南阳新野人。初仕梁朝,与徐陵一道写过许多艳丽的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梁元帝时奉使西魏,被扣长安,梁朝灭亡后,流寓北方。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 的文学硕果。庾诗十分讲究声韵对仗,抒情淋漓尽致,写物刻意求新。其诗歌成就高于同时代作家,对后世影响甚大。兹录其《咏怀》二首。
庾信塑像咏怀(一)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榆关:山海关。这里泛指北方的边塞。:汉使:汉朝的使节。这里用汉朝作为故国的代称。绝:断绝,没有。这两句说:自己远离故国,既听不到故国的音信,也见不到故国的使者。
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使用的乐器。这两句说:听到胡笳吹奏的曲子只能叫人落泪,羌笛忧怨的鸣声更叫人肠断欲绝;纤:细小。束素:束腰用的丝带。这句说因思念故国,本来就瘦弱的腰肢更加瘦削了;横波:眼睛。这句说:因流泪过多,以致损坏了眼睛;恨:离恨。歇:止息。红颜:年轻人面颜红润,故常用红颜喻青春时期。这两句说:离开故国的怨恨不会衰歇,青春逝去了也不会再来。以上四句借写闺中思妇来比喻自己,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写得更加含蓄。末两句说:南归的希望就像神话中的精卫鸟想用枯木去填沧海、或者希望有一天岸上的青山会阻断黄河一样的渺茫。
庾信《咏怀》共二十七首,是庾信流寓北周时期的作品,内容多叙述丧乱、感叹身世、抒发怀念乡关的思绪等。此乃第七首,写久居异域,不得南归,在内心造成的苦闷和怅恨。
庾信雕像咏怀(二)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注】摇落:指草木的凋零。气:节气。这句说秋天是杀伤草木、使之摇落衰亡的季节。 湘水竹:即斑竹。相传舜死在苍梧之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上望苍梧而哭,泪洒竹上,点点成斑,故又称斑竹为湘妃竹。
杞梁:春秋时齐国大夫,为齐袭莒,在莒国城下战死。其妻枕其夫之尸哭于城下,十日而城为之崩。作者用这两个故事,暗喻梁元帝在江陵的败亡;天亡:天意让梁朝败亡。愤战—使人感到怨愤的战争。
云雾江南蹙:缩减。日蹙是日渐衰亡的意思。直虹:也是指兵象。《晋书·天文志》说:"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垒:营垒,兵营。古人认为虹映在兵营之上,是兵败流血的征兆;长星:流星,陨石。《晋书·天文志》载:诸葛亮率师伐魏,兵屯渭南时,有长星落入兵营。经占示,为"破败之征",不久,诸葛亮果然逝于军中,蜀人只好退兵。
楚歌:楚地的歌曲。饶:多。恨曲:含恨的歌曲。这句用楚汉相争的故事影射梁朝的败亡。当时项羽被围在垓下,刘邦叫自己的军队在四面高唱楚歌,结果瓦解了以楚人为主体的项羽军队的士气。
南风:南方的音乐;风指土风,即地方音乐。死声:亡国的音乐。此处是借用《左传》中的故事:鲁襄公十八年,楚国要攻击晋国,晋国的乐师师旷预感到楚国将要失败。他说:我先唱北方的歌曲,又唱南方的歌曲,南方的歌曲没有气力,且多"死声",所以知道这次楚国要失败。这句也是借这个故事比喻梁元帝的必然败亡。 末两句说:梁朝君臣只贪图眼前的享乐,不考虑长远的利害,因此招致败亡,表达了诗人的深慨。
梦里故乡此诗为《咏怀》第十一首。公元552年,南朝梁元帝萧绎称帝,建都江陵。不久他的从弟萧詧联合西魏宇文泰围攻江陵,与之争帝。公元555年,攻破江陵,萧绎投降西魏,但却受尽屈辱而被杀死。诗人在这首诗中对梁朝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只顾眼前享乐,不替国家作长久之计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全诗共十二句,分作两段:前六句写梁朝败亡后的凄凉景象以及败亡的必然原因;后六句倒叙战争的经过并抒发作者的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