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中秋回家是有救火任务的,老妈和弟亲家有点误会,和弟一家不理不睬了一个月。中秋节密集型相处3天后,我明白了,老妈不只爱生气,更擅长演戏。经常,她歇斯底里的在我们面前唾沫横飞地表演自己想象中的痛苦后,拍拍灰尘,该走路走路该做饭做饭麻溜着呢,留下我们面面相觑个个怂逼。“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老毛的这句话在我妈身上得到很好的贯彻。老妈这辈子不是在帮助人中度过就是在帮完了说别人不领情中度过。我后来学了点心理学,懂了这叫做“以别人的评价为镜子照自己”的自我缺失症。说老妈是老江湖,不准确,其实是演员,演的是她那场痛苦的内心戏,几十年不断的重复。爸爸说的对,这时候你不要去顶她嘴,你一顶她更没完没了了。其实她是在回忆。
老妈最近又走进了小时候的情绪难以自拔,拼命体验被人抛弃和不理解的感觉。老妈的原生家庭很不好,她是被抱养的,从小缺爱。所以隔三差五绕来绕去要走进这段情绪,现在退休了更是拦都拦不住。有时候是外人说了不恰当的话成了推手让她又陷入情绪,有时候没有人招惹,她自己也是会自己回到这个想法的罩子里。感情上遇到什么挫折,拿这个没人爱的理由去套一定是能解释圆满的,屡试不爽。这种情绪模式说形象点,就好比一个小时候就建好的精神避难所,成年了一旦受伤就可以躲进去舔伤口,不知道是为了怀念还是是真的已经习惯,一定要定期绕进去才行。没人爱的感觉是不好,但是这种感觉让她觉得熟悉觉得安全。童年不被爱的经历早就写好了她一辈子的演出剧本。不相信自己值得爱→把爱别人当成被爱,失去自我→形成自我价值的低认知感→和由此生出的要强个性→自卑自大矛盾体,一步一步把老妈变成一个有好日子但却能不上好日子的人。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在牢里带了一辈子的图书管理员,一朝出狱适应不了外面的自由生活。老妈就像一直戴着镣铐在生活,一朝解放还是不敢相信无法生活。有的人一辈子都在黑暗的隧道里行走,难以有勇气打破习惯,到更广阔的天地过活。即使人在外面走,思维模式还是老马识途--不一会又绕进了老路。
你别以为老妈是个没有社会资源的人,事实上没退休前她由于是垄断单位的垄断岗位,非常吃香。所以我一度以为她现在的矫情是种退休综合症--从前呼后拥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一时不适应。 事实上退休只是撤掉了她发光发热的舞台,也确实削弱了能帮助他人的本事。退休后的生活让她能更真实的和人相处。妈妈总是说她属于奉献型人格,大半辈子过的都是那种单方面乐于助人的生活。只要认定和你好,就剖心剖肝的全盘付出。但是这种好过了界,变成好为人师甚至是“你这么傻居然不听我的肯定要撞南墙”,就属于手伸得太长了,很容易让别人有被控制感想逃离。如果这个人比她地位弱很多,自然也很享受这种“一切听你安排”的关系;但是如果碰到个自己也有脑子的,一来二去恐怕连朋友都做不成了。老妈经常处于这种“我在等你道谢,你在等我道歉”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因为她希望通过帮助别人得到褒奖体现自己的价值。她却忘了关系本来就是两个主体才能发生关系,单方面说了算肯定得不到长久的关系。所以印象中的老妈总是和某个阿姨走得很近,恨不得天天去她家报到,可是过了段时间却又不知何故冷了下来。没关系,因为老妈的社会资源还在可以帮到很多人,总还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在我的理解,讲奉献是道德绑架或是宗教范畴,任何通过奉献获得肯定才能找到自我价值感或者是维持的亲密关系都是不长久的,长久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
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偏偏有人不相信不愿意过好日子,情愿大把的好脾气留给陌生人也不愿给亲人,情愿把钱放银行里发霉了也要抢买一送一的临期食品,就是不相信好日子真的降临在自己头上。这是种病,病因是缺乏过好日子的能力,其实很多上一辈的人都有这种病。说通俗点儿就是心穷,说再通俗点就是作。儿女出息了,讲究个家和往事兴!老妈能做的是升级思维模式,构建真实的自我,从内而外而不是反着来。相信命运已经改变,小时候的烂牌通过自己的半辈子修炼已经变成同花顺。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老了世界一样可以精彩。
其实自我才是生命力汩汩涌出的发源地,丰富自我、强大自我,改变自我都是强大的原动力。生命力需要呵护和聚焦,不要被杂事缠绕,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容易深陷烂情绪的泥潭。因为很多时候心穷了真的是没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