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建构。
婚姻幸福的伴侣会把对方刻薄的言辞,归结于某些外部因素(“他今天一定过得不怎么样!”)。
婚姻不幸的伴侣则会把同样的言辞归咎于对方的品性问题(“他总是那么恶狠狠的!”)
——《社会心理学》
注意观察一下,一天中那些影响我们情绪的事情,到底有多少客观事实,里面又有多少包含着我们的主观建构。
学校要求强制返校,回来不了的,必须要请假,而且还要提供相关材料。今天我一直在准备相关材料,人事那边说实习协议上面的时间写错了,要重新签,我签好了以后,要到星期五统一寄去上海。
我想实在不行,就在线上填一个第三方吧,于是中午又在弄第三方,好不容易查询到了相关信息,又把签约人的名字写错了,而我这边又没有办法改。
于是,只能指望实习协议,纠结了很久,我打算自己今天就寄出去,因为可能学校很快就会收,凡事宜早不宜迟。
其实,这件事的客观事实就是学校要材料,而公司周五寄出。
而我主观认为来不及,并且如果真的来不及,我可能就不得不返校,而且公司这边请假手续也不好批。
这是我对未来的预测,而且是不好的预测,预测有可能会实现,但现在这种预测在反复折磨着我的情绪。
而我选择先寄出,就是一个客观事实,至于明天是否会到,能否顺利盖章,这都不是客观事实。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能尽量去努力改变,而在结果发生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也只能往好的反面去想。
因为有些事情哪怕你真的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你也没有办法去做出更好的选择。
就像一句话所说,人生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而做出的决定一定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我们之所以会消极悲观,是因为我们主观认为事情一定会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并且我们还无力改变。
有的时候如果真的无力改变,不妨当一个旁观者,静下心来看看事情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也许是好的方向,自然不用担心。也许是坏的方向,那就等到它变到最坏的那一刻,后面就会慢慢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