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父母在,不远游

作者: 竹筒岁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0:33 被阅读359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咪蒙有一篇文章《独生子女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父母只有我》

文章中有这么这段话:我们希望父母更爱自己一些,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然而中国父母最真实的状态,就是把子女当成生活的目标,我们小时候,他们给我们做饭,准备好吃的,送我们上学。我们长大了,他们操心我们考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选什么对象。

当我们离开了家,爸爸妈妈的生活就失去了方向,他们靠看我们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看我们的朋友圈,靠我们电话中的只言片语,去想象和拼凑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妈每次给我打电话,我都很忙,跟她说,妈,我在开会,晚点打给你。

然而这个晚点很可能就是一两周以后。

我妈现在很多时候,就靠看我的公号,了解我的生活了。

这篇文章戳人痛点,曾一度霸屏。大家纷纷留言:父母在,不远游。

如今真是这样吗?

图片来自网络

2

这几天大家被一条新闻刷暴屏,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深圳一对夫妻,卖房送独生女出国,不料女儿执意嫁老外不回来,两人崩溃并质疑“我们老了谁照顾?”

据报道称,父亲做了女儿一年的工作,劝她回国,又以“断绝父女关系”来要挟。甚至说出,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到国外留学。

至于为什么反对女儿在国外定居,父亲说,一是文化差异,二是我们老了,谁照顾?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方:原由,道理。

这句话,如今也变成了道德绑架。

新闻中的父亲说:“我们去美国生活,不现实。”他的言下之意是:非要女儿在自己身边才能活下去。与其说是“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作怪,还不如说是“无私”中国式父母精神上无边界的依赖。

报道中提出,女儿刚出国的一个星期里,母亲一天就要给她打3个电话,情绪波动大到两个月都睡不着觉;父亲在听到女儿逐渐适应美国生活的时候除了为她感到骄傲,更多的是“害怕她离开我”。

现在,父亲打发时光的方式,仍然是不时翻看和女儿的往来邮件…

这是典型的“无私”付出中国式父母:父母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围绕女儿展开的。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用他们的方式给孩子自认为最好的一切,而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们老了,你不要离开我们。

可怜天下父母心!

3

这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和讨论,尤其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家中有小孩的很多家庭,都有送小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

如今的世界是个地球村。

对于远游的孩子,我们是否也要做个道德绑架的父母呢?下面有我们值得借鉴的例子。

我们楼下邻居是一对年近七十的北方老两口,独生女儿前几年留学去了法国,读完书以后,闺女在那边找了个帅哥结婚、生子,已经成了半个法国人。

每天送孩子上学,我经常会碰到楼下阿姨,阿姨快七十岁了经常会化点淡妆、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每天一大早,阿姨老俩口就会背着背包,手拉着手去附近的公园晨练、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

一到晚上,只要天不下雨,老两口雷打不动的会在小区里面散步。他们经常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前几天小区举行业主委员会选举,老俩口忙前忙后,为业主邻居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身上散发的活力和精神气甚至超过了许多年轻的上班族。

我常常和阿姨聊天:家里面就一闺女,如今远在异国他乡,您二老有没有后悔让她嫁这么远?以后二老生病、行动不方便了怎么办?

阿姨笑了,并风趣的对我说:闺女,都什么年代了?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的很,一个忙过一个。别说我的女儿远嫁在国外,我的另一些老朋友情况和我们都差不多。就说那个家住在深圳罗湖区的朋友吧,她的女儿嫁人后住在南山区,虽然住在同一座城市,开车也就两个多小时,但是现在小两口子正在打拼事业,每天忙得很,一年到头和父母就见那么一两次面。这跟我们女儿远嫁国外差不了多少。

至于以后生病、或是行动不方便,到时候我们可以请人或者进养老院。想这么远干嘛。

是的,虽然住在同一座城市,但大家各忙各的,即使是父母,有时见面的机会也非常少。

图片来自网络

4

我有位刺绣刘老师,重庆人,她家有两个女人,一个嫁去了香港,一个远嫁澳洲,退休后她和老公来了深圳定居。

刘老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正直而又和蔼可亲的蜀绣老师,她退休以后日子过得比以前上班的时候更要忙碌、精彩。

周一,一大早要赶去香港给香港的学生上刺绣公开课。周三、周四、周五要在深圳各个社区上刺绣课程。

每天像陀螺,忙得团团转。

忙归忙,忙完以后一得空,老两口就会外出旅游,四处走走。

每年到了圣诞节或者其他的假期,老俩口就会跑去国外跟女儿一家子满世界跑。我们这些同学看到老师拍回来世界各地的旅游照片时个个羡慕、赞叹不已。觉得有个远嫁的女儿真好呀!

对于生病和以后行动不便的事情,乐观的刘老师和我们邻居的想法一样:请人或是住养老院,尽量不麻烦小孩。

多么乐观、洒脱的老人家啊!在深圳,在我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爱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小孩忙小孩的事业,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有的老人家要么去上免费的老年大学,要么大伙组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天忙碌而充实。

5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龙应台在她的《目送》中是这么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用追。

是的,望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的背影,他们的背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用追。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不想做道德绑架的父母。

END

相关文章

  • 道德绑架:父母在,不远游

    1 咪蒙有一篇文章《独生子女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父母只有我》 文章中有这么这段话:我们希望父母更爱自己一...

  • 长大了

    1. 不再跟父母顶嘴,如果实在意见不合就保持沉默。 2. 不陷入三观之争。 3. 不道德绑架他人,也不绑架自己。 ...

  • 什么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 不再跟父母顶嘴,如果实在意见不合就保持沉默。 2. 不陷入三观之争。 3. 不道德绑架他人,也不绑架自己。 ...

  • 什么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不再跟父母顶嘴,如果实在意见不合就保持沉默。 2.不陷入三观之争。 3. 不道德绑架他人,也不绑架自己。 4....

  • 什么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不再跟父母顶嘴,如果实在意见不合就保持沉默。 2.不陷入三观之争。 3. 不道德绑架他人,也不绑架自己。 4....

  • 什么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不再跟父母顶嘴,如果实在意见不合就保持沉默。 2.不陷入三观之争。 3. 不道德绑架他人,也不绑架自己。 4....

  • 被坑爹的半句話,害死五代中國人

    父母在,不远游,还有后半句...... 1: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 站在人性的制高点上谴责,你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前言~ 对道德绑架勇敢说NO 不害怕拒绝 不害怕被拒绝 怎么才能更好? -多乐- 生活中不免遇到这样的人,父母 朋...

  • 谁的错?

    从前有两个人叫道德和绑架,有一天绑架打了道德。 又有一天道德打了绑架。 那么是道德绑架有错在先?还是绑架道德有错先在?

  • 《论语》里仁篇19/26

    2021.10.30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

网友评论

  • 哈哈龙麻麻写字的地方:希望有更多不做道德绑架的父母。
  • 366ab6a20ff6:与其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如说把不远行这句话留给大家思考,祝愿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做到不盲从
    竹筒岁月:@ptsph 是的 祝愿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1:

本文标题:道德绑架:父母在,不远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zp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