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周末的阅读时光,小编首先为大家梳理和绘制《精力管理》的基本框架及知识内容。
内容伊始,便是本书的导语部分,向大家概述了《精力管理》一书的主要特色(图1)。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401/0a28f6dd7013399f.png)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书中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以及类比论证等方法。
为大家呈现了精力管理的四个原则:精力金字塔、钟摆式运动、突破舒适区、习惯成自然。
在上述原则基础之上,对如何管理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及精神的四种能量提出了可行的实践方法和操作步骤,以供大家参考。
为引起读者的角色带入和深度反思,作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罗杰拥有一份高薪工作,足以撑起家中所有的开销,妻子作为全职太太负责料理家庭生活,一对女儿貌似无忧无虑,只管学习玩乐。
然而,一定程度上,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薪水高,脑力劳动大,体力劳动也不小,精疲力竭之际,难以控制个人情绪,更无时间和精力陪伴妻子女儿,其中,大女儿还有学习障碍,致使其家庭生活一塌糊涂,工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常会有人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深有体会,从时间维度来看:一周7天,每天24个小时,我们是不能够分分秒秒都处于运转的状态,且不说时间有限,我们的身体机能是需要实时调节的,包括书中提到的四种能量: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及精神的。说一个最平常不过的身体能量调节的例子:人类的摄食行为。
摄食活动的调节与饥饿、食欲、饱感有密切的关系。饥饿表现为有机体努力去获取食物,在人类则反映为主观上的饥饿感、食欲及对食物的需要。饥饿感通常称之为空腹感,但实际与胃的盈虚并无关系。如果一个人几个小时得不到食物,胃就会产生强烈的节律性收缩,即所谓的饥饿收缩。使胃部有紧痛的感觉,会使人紧张或坐立不安。其中,一个新生儿在刚出生时胃是空虚的,但出生的第一天并不感到饥饿,这是由于母体在分娩时已将一部分营养转移至婴儿血液中。发热病人也不感觉饥饿,这是因为体内所储存的蛋白质适时分解,提供发热所消耗的燃料。人类在受到某种精神挫折时,会有绝食消饮的表现。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性饥饿感往往特别强烈。
一、精力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精力呢?书中是这样界定的: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四种精力源。
汉语字典这样解释到:精力包含精神、体力和专心竭力三种含义。
《超级精力管理术》中认为:精力是每个人做事投入度的基础,分为精疲力尽、全情投入、游刃有余等不同层次,主要影响因素为运动、饮食、睡眠等生理基础和情绪压力状况。
《你充满电了吗》一书提出:精力是一种能量体系,如果把人体想象成电池的话,精力的状态就像是电量的储备状况,精力包含意义、互动和能量三大要素。
因此,精力首先是一种个体的力量,也可以说是个体多种力量的集合,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感觉的和知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动态的和静态的。
其次,精力是既可以消耗殆尽,也可以得到恢复。无形的指挥棒在指导运转的同时,也在控制和平衡。在一定的衡量标准之下,需要上述多种能量之间有机地配合,积极地协调,形成部分和整体矛盾统一。
另外,精力就像李克特量表的选项设置一样,是有层次的,但都是为题目服务的,类似于个体的学习生活。个体的不同和本身的差异性,致使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精力状态不一致,因此,选择不同,最终统计的结果也会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大多数,选择会集中在某一阶段内,更多的应该是正态分布式吧,少数的是极度充满和极限透支。
最后,绝对零的状态是危险的。不言而喻,对于某段时间的使用,我们是可以用时间截点(deadline)来做终止符,然后,再开启新的时间旅程即可。然而,精力若是已经被用完(has been used up),身体机能失去调节能力,生命将面临危机。也就是说,在我看来,生活或者学习中所谓精疲力竭实际上并未达到绝对零。
二、精力管理模式
在对精力的定义、特征的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需要对精力进行有效地管理,书中为大家呈现了三种管理模式:
(一)精力管理的日常模式:支出和补充
(二)精力管理的压力模式:透支和修复
(三)精力管理的极限模式:储备和衰竭
上述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的律动生活模式才是最自然的节奏。史称“十上不第”的罗隐曾写过一首诗《蜜蜂》,旨在表达执政党派看不到广大群众的辛苦,而芸芸众生也未有任何反抗。罗隐是心系众生,忧国忧民。因此,罗隐为群众无目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未得到任何回报的状态向执政派提出了反抗(附:诗《蜜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关于三种管理模式书中具体是如何解释的,待小编明日再分享。
晚安,阅读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