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名在中国或许会成为很多人的禁忌,不愿意把怕死这件事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看上去这是一本可怕的书。

其实啊这是两位心理学家的一本研究记录,就像弗洛伊德认为一切都是性引起的个体行为和社会变化,阿德勒认为是自卑驱动了人类的进步。
这本书告诉我们是怕死这个情绪,来自死亡的压力,让我们开始不断的去寻找信念,寻找永生,寻找活着的意义。
便有了宗教,有了仪式,有了文化。还有不短在进步的医疗技术,生活方式…
怕死是所有恐惧和焦虑的源泉
或许你害怕蜘蛛或者蛇
或许你害怕登高下海
或许你害怕贫穷
或许你害怕失败
或许…
不论你害怕什么,其实我们都只是在通过具体的害怕,建立自己的近段防御,只有远离危险,健康的活着,获得更深远的名声和财富,成为领导者或者英雄,发明家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自己活的越来越“永生”,距离死亡越来越遥远。
人类在不断推进寿命的长度的同时,也在用文化价值观不断的扩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过了多少日子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记住了多少日子,为这个社会给予了哪些意义。
如何才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意志不受到死亡的侵扰呢?
那就是要拥有完整的远端防御:
1. 多样化的自我观念
不要单一的去自我认知和他人比较,这样会很容易生活在不如人意的痛苦之中,当积极的,多角度,准确的认知自己,才会建立平稳的自尊系统。
2.培养社会角色
只有获得了社会主流文化的人可,才会让自己远离孤独感,找到了群体归属,才会更加热爱活着的生命意义。
愿我们在怕死的这条道路上,为自己的每一次晨起暮落,全力以赴,哪怕失败也只是再一次启程的号角,每一程,总有每一程的风景。
真正的英雄,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很害怕,依然努力向前的,奋不顾身,披荆斩棘的勇敢。
“生命以痛之吻,我却报之以歌”
— —泰戈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