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是否经常听到孩子说“做不到”、“我不会”、“我不行”?
这其实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他们越努力越聪明。他们把困难当作是令自己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优秀的机会。
因此,帮助孩子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转变,也就成功了一半。
家长做好以下6件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1.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过分关注孩子成就或失败,都会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爱取决于他的表现。
孩子过程中表现得不错,要给予表扬,表现得不好,要疏导他的失望情绪。
2.正视孩子犯错。
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犯错时,挖苦嘲笑,孩子便永远无法直视错误,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成长就是在不断的试错。告诉自己和孩子,电脑键盘上的删除键以及橡皮擦,就是为了纠正错误而配备的。
尽量用幽默和热情的态度向家人分享你做过的错事,重点介绍从中学习到的教训。
尝试一些新鲜事物,让孩子看到你笨拙的样子,甚至让他笑话你。
3.不惧孩子失败。
担心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暂时落后和失败,他们就会处处落后于人。
孩子需要失败,但不是那种严重到一败涂地的失败,而是那种可以从中恢复的失败。
4.切忌过度照顾。
过度照顾和帮助不仅会给孩子传达“我认为你不行”的信息,还会给他们提供许多说“我不想”的机会。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挫折中汲取智慧。
让孩子学会承担自然后果。父母不包办,不刻意代劳,不规避孩子的麻烦,孩子才能有成长的机会。
5.父母积极正向的心态。
孩子会把你的焦虑理解成对他能力的怀疑。
父母学会缓解焦虑情绪。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孩子也能从中得到自信和勇气。
6.注重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孩子放弃努力,往往是因为内心害怕失败,害怕暴露缺点,更害怕未来。
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帮助孩子认识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批评和惩罚,允许孩子失败,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不需要刻意制造障碍,父母也不要凡事代劳,而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逆风飞翔!
孩子从“我做不到”,变成→“我能做到!”,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