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周易的人来说,羑里城可谓圣地。
《史记》记载,“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按照《史记》的说法,羑里城就是周易诞生的地方。同时,它也是目前有据可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监狱遗址。当然,这也是囚禁文王所产生的最大的副产品。所以呢,应当感谢羑里城。
羑里城坐落在汤阴县城以北八公里,位于羑河以南、汤河以北。虽以城名之,今不过一乡村高台耳。羑里和汤阴大概都因与这两条河的相对地理位置而得名。
汤阴是个重要的地方,据说诗三百里面,竟有十九首与其有关。比如,其中的《苕之华》篇: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描写的是周文王对被囚羑里生活的回忆。
再如,《诗经•邶风》中的《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短短几句话,便把情人约会的情景及对爱人的赞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说了,切入正题。
这是正门,从后往前拍的。远处正中为文王立像,英姿勃发,可惜是背影。
这是二门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
认识下面这个字吗?
河图洛书。不过浮雕并不是老物件。不知道河图洛书咋回事的,应当赶紧去问度娘。
有仙气的院子。
走到大殿前的时候,忽然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类似恐怖片或鬼屋中的动静,而且连续不断,音量很大,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从哪里发出的。尽管是在大白天,也感觉很不舒服,烦躁。
文王像乾隆同志也曾慕名前来。
从侧面看羑里城,像不像一座监狱?
伯邑考墓就有点扯了。姬昌被纣王囚禁后,当时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了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姬昌。姬昌虽然已经用周易推算出此事,但为顾全大局,仍装作不知,含恨吃下。纣王于是就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知。
可恨的是,多年以后,伯邑考总还被别人拿来说事。比如,《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昭帝驾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商议,准备立汉武帝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为帝。朗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嗣。”
明明伯邑考早在文王创业时期就被商纣王害死了,并不是废长立幼的牺牲品(他如果不是太子,怎么可能有资格在朝歌做人质?),而佞人为了给领导找个合法的台阶,竞然堂而皇之地胡说八道,并篡改历史。朗有的行径可谓可恨,可怜伯邑考,死了还要被诬陷,又一次躺着中枪。
正如北岛在诗中写的那样,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历史就是这样,见风使舵撒谎,为目的不择手段,往往能得到好处。而坚持说真话,下场往往可悲。现实一般并不善待诚实的人。后世的汤阴人岳飞之受害,大体与此也有几分相似。
朗有最后怎么样了呢?“言合光意。光以其书示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哎呦,一不小心成了二千石!
扯得又有点远,再拉回来。
这是周文王演周易的地方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羑里城的历史可以上推到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说,大约在囚禁文王的一千年前,就有先民在羑里城劳作了。
出得大门,鬼哭狼嚎声更响了。我注意到,这是附近村里的农民搞什么鬼屋或卦屋,为吸引游客搞出来的动静。
本来兴致很高,羑里城也是个幽静雅致的所在,但小贩的叫卖声、鬼哭狼嚎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门口的环境也着实糟糕,就是村里赶大集的感觉,唉......。
商朝末年,这里作为监狱,想必应是一片荒凉吧。如今,羑里城仍远在郊外,商周时期的河道依稀彷佛,四周田野里荠麦青青,无非是黍稷改作小麦,土房变成砖房,现代化似乎并没有在周边的农村留下太过醒目的痕迹。
三千年时光流转,三千年斗转星移。英雄人物依次登场,芸芸众生来去无痕,一幕幕悲喜剧交替上演。如今,硝烟散尽,繁华落幕,偏于小城一隅的羑里城,仍在默默守望。它安静地坐在京广铁路的侧旁,任花开花落,任云卷云舒。
姬昌,你可算到了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