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习的好习惯: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1.学习是否要保持一贯性。
2.环境的还原是增强记忆的法宝。
3.内在心境对记忆的影响。
4.诀窍就是多换几个学习场所。
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
1.从临时抱佛脚到分散式学习
“间隔效应”特别适用于全新内容的学习与记忆
2.间隔效应的发现:艾宾浩斯写道:“同样的重复次数,若恰当地分成几组、拉开时间距离来完成,要比集中起来一次完成的效果明显好很多。”由此,他开创了一条历史先河,成为第一个发现“间隔效应”威力的人。
3.最少复习次数与最大复习间隔: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
大家请记住:对看自己也好,对着他人也罢,把自己学过的东西表述出来,这种简单的做法并非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自考”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本书向我们揭秘大脑学习原理,探寻记忆存储真相,并颠覆我们以往对于学习的部分“好习惯”的认知,阐述环境变化、时间间隔等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 大脑善于记忆也善于遗忘,记忆的目的是提取。大脑就像个功能强大的相机,可以录制眼前的一切画面并存储,比起文字,大脑似乎更喜欢影像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英语辅导书教我们背单词要结合单词字母的构成联想成图形来记忆会更牢固,用数字九宫格来记数字也是这个道理。大脑也善于遗忘,但遗忘也有其正面的作用,遗忘帮我们过滤垃圾信息,减少大脑负担,比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记住去年今天晚饭吃了什么,但是提起某道菜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想起它的做法以及关于它的其他记忆,记忆的最大目的是为了提取,必要难度带来高效提取。
加强记忆诀窍一:更换场景。作者不提倡我们学习只固定在一个地方、消除一切杂音,紧闭房门地学,而是不断变换周遭环境,这一点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环境的还原可以增强记忆,这是因为记忆的提取需要营造熟悉的环境。
加强记忆诀窍二:间隔记忆。“间隔效应”说的是学习要化整为零、分散式学习。上学时期的我们通常对于不喜欢的学科考试都会有“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这种集中式学习虽然能让我们顺利渡过考试,但记忆消退会很快,未来提取会很难,只有分散式的学习才能帮助永久记忆。 “打断效应”和渗滤。书中提到这么一个假设并用实验证实“没有完成的任务或目标会比已经完成的在大脑中驻留时间更长”,这是因为当你专注时突然被打断,但你的潜意识里会想着这件没有被完成的事情,反而延长它在你记忆里的驻留时间,利用暗时间空隙,交替做事,你有可能产生顿悟,或者提高该时间优先级,反而完成得更好。我是个很讨厌被打断的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突然的被打断结束后会让我不知如何继续或者对刚才做的事情突然没了兴趣,看来还是自己利用暗时间的能力还不足吧, 感知力调动。感知力会受到自身需求的影响,听过一个妈妈说,自从怀孕,感觉大街上都是孕妇。还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在大街上当有一男一女从你身边走过,绝大多数男生会看的是女生,而绝大多数女生看的也是女生,男生大概看的是身材和长相,而我们女生会关注的,通常是她的妆容、着装、包包等细节,这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越关注的东西越容易记住细节。; 关于睡眠。我觉得早起大概是人类最具挑战难度的事情之一了,很多书跟我们讲早起的意义,从古至今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人也不尽其数,他们有的人确实成功了,但也有不少英年早逝的,个人觉得因人而异吧,如果有好的方法不妨一试,但是疲劳后学习效率下降,不如去睡眠(清醒学习)。 我以前也试过早起晨读英语的,但会在倒数一两节课的时候犯困,07年哈佛大学和麦克吉尔大学也有研究者发现,学习之后有睡觉的学生,考试比没有睡觉的好很多,并且有午睡比没午睡的成绩高出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