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认知科学探索与创新
成长的另一种“捷径”

成长的另一种“捷径”

作者: 山人Shan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00:58 被阅读0次

昨天有一个远方的朋友跟我倾诉他的焦虑,上一年“努力学习”,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主要问题在于,道理很多不知道用哪一个,还有就是即使有行动,但大部分过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我也在反思这个也存在我身上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书中或者听来的道理,转化为自己“实在”的成长?

正好李笑来老师专栏《通向财富自由之路》的问答也在谈“如何把握机会”,其中几个问答很有意思和价值,启发很大,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似乎指导了一条夯实个人成长的“捷径”。

思索许久,谨也为,我们针对“疑惑”本身的常识可能就有“逻辑”问题,另外是由想法产生行动难以持续是因为行动不够具体,并且也没有融入到自己生活中。

01 思想匹配行动

有了行动,思想会去匹配行动;而有了思想,却不一定产生行动。而行动才关乎你的成长,才有真正的价值。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反“常识”。

这个常识或许是这样的。读数之后懂了很多道理,再用这个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相信很多人的实际经历却告诉我们,懂了很多道理,但依然不会行动。这其中的阻碍因素太多了,比如他考虑经济时间和精力成本等等,很多人也会过于做选择的沉没成本,不敢下抉择。

很多人或许有过“书读了那么多,道理也懂那么多,但自己却还是老样子”的疑惑。我也有过,而且还一度厌烦看书,甚至也厌恶别人来跟我讲“大道理”。

而事实是,我们的大脑往往会产生一种思想来让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合理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适应适应就好了”。它的优点是,可以增强人的适应性,减少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一个弊端是,容易让人麻痹和懒惰,比如一个人因为看见别人比自己工资高而不满,如果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状况,就错失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李笑来专栏里谈到,有的人的问题是有想法但是没有去做,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有的人是有行动,但没有准备充分。李笑来给的建议是,即使有想法要找准适合自己的行动,通过合适的行动再反过来强化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个良性循环,它达到合适的目的。

蜥蜴脑法则中讲到了如何用广告如何说服人的关键,人的大脑分由外向为皮质层和蜥蜴层。大脑基本上分3层结构,最外面的那一层是大脑皮层,它是掌管理性的,中间的是哺乳动物的脑,掌管情绪,最里面的那层就是作者所说的蜥蜴脑,掌管最原始的行动。说服人的过程,最好不要跟外面的情绪脑对话,因为这往往让别人只是明白的道理,但是别人往往不会改变行动。这也从一个侧面点出了,只是仅仅明白道理,对我们的行动或是没有益处。劝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你好心说道理一般是没用的,如果你给他描绘出得了这个病以后得情景,或许会很有效果。你让他至少从心理上体验一回生病的过程,他自然就知道要爱惜自己了。

另外,既然谈到成长,或许有人说到可以用做笔记和留言来记录变化也会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并不是留言了思考了,就一定有效果,很有可能的情况时行动依旧,这说明思想上实际是没有本质变化的。比如有人邀请你做一个辩论,给你的主题和角度可能与你平时相反,但当你耗费精力做完一切时,你会发现自己可能真的这么想了。有一次,我参与一个“写字是否在将来还有用处”辩论赛,角度是没有用处,而我之前想着是一定有用,可当我讲完以后,发现我的观点似乎变成写字无用论了。

读完《三体》(一本讲宇宙演化的科幻小说)以后,它的世界观似乎也变成了我的“宇宙观”似乎,因为在读书过程中,我似乎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遍,一起行动和体会了一遍,才有了这种“固执”的错觉。我也发现了一种读书的窍门,让自己作为一个角色或者论证方,参与到书籍阐述中去,亲身体验一遍,比单纯的看看更有益处。

02 小而具体的行动

公司因运营里有一种绩效奖励,对普通员工而言,除了工资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奖励了。如果从持有公司的股份,那就另当别论。

绩效是公司的目标,奖励是员工的目标。奖金、晋升、提级、表扬,必须紧密地、清晰地和绩效关联起来,才有激励的效果。千万不能是:大家好好干,我不会亏待大家的。这种模糊的关联性,很难有激励效果。(以上来自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

对我们个体而言,设定一个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目标,或许对我们的更大。比如我们明天去早上跑五圈比“明年要减肥”这个大的目标更容易实践。小而具体的目标会让人不会新生惬意,知道如何简单开始。

03 行动融入思想体系

读完一本书,那怕只用到书中的一个观点,来改善自己的一个小习惯,做到行动有效,这样日积月累的长期复利,或许最终可以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就像有人说过的,有的人并没有做笔记,但是把一时的想法,逐渐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反而比费尽心思留言要更有效果。

罗胖说过,他读文章的方法是把新学到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加标签,逐渐地嵌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新学的知识不会和已有的经验相脱离,从而在相互融合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有一种商业管理上的说法叫单客经济。比如一家淘宝店的营业额是顾客量乘以下单的顾客率的值。我们的想法好比顾客量,而这些想法会产生实际有效的行动好比顾客的下单率,所以最终产生效益的,还是要看有多少有效的订单额。

因此我们但凡觉得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时,不要犹豫,以它一个起点,作为开始行动的动力,然后用这个行为来逐渐强化自己的想法,就能构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也告诫了我们,根本不需要懂那么多道理,只需要有几个真正让我们有行动的就够了。

相关文章

  • 成长的另一种“捷径”

    昨天有一个远方的朋友跟我倾诉他的焦虑,上一年“努力学习”,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主要问题在于...

  • 成长的捷径

    成长的捷径: 就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 直到自己想要的就在眼前~ ——梅子

  • 成长的捷径

    开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以引出今天的话题。 这是关于国际象棋的故事:话说古印度有个国王悬赏好玩的游戏。一个术士发明...

  • 成长的捷径

    又到一年一度的品质管理演讲比赛,初赛时只写了一个大纲,完成五分钟的演讲,想就此蒙混过关,可却没想到进了小组赛,明天...

  • 成长的捷径

    今天跟一位长辈,同时也是业内的资深企业家聊,我向他坦白目前个人成长方面的困惑,希望他可以给我指点一二。老师指出,除...

  • 成长的捷径

    从16年听猫叔的第一场分享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年了,从猫叔的声音里感觉到猫叔满满的自信呀。 今晚的音频的内...

  • 成长的捷径

    晚上十一点,困意来袭,闭眼培养睡眠,却迟迟无法入睡,想到了我过去的28年。 小的时候,胆小害羞的性格,即便是在村小...

  • 2018-02-08

    交流是成长的最快捷径

  • 人生要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

    人的成长有没有捷径可言?我觉得人生的成长应该是有捷径的,这个捷径不是说我们真的可以找到一条直达人生的终点笔直道...

  • 如何打造剽悍的人生

    有很多人在找捷径,找成长的捷径,找成功的捷径,找致富的捷径。你的心中是否也渴望有一条人生赢家的捷径呢? 说到人生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的另一种“捷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ia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