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
女儿四十多岁,跟父母不同住,但离得很近。父母两个人每天都会吵架,但都觉得是对方的过错,都不接受心理咨询,因此女儿前来替父母咨询。母亲 72 岁家庭主妇,父亲 68 岁已退休。母亲掌握家中大权,父亲不服,总以死或离家出走要挟母亲,母亲觉得自己年纪大又多病,父亲故意气死她好另娶。每次两个人当着女儿的面吵架,父亲说的话少,但母亲说女儿不在的时候父亲是另外一个人,变得暴躁多话。来访者还有一个弟弟,年近四十,但父母在弟弟面前很少吵架。女儿很为难,来求助。
我们来看下今天的第一个案例,是吵架的一个案例。
40 岁的女性来访者,40 岁女性的生存状态很重要,因为我们要是为她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个来访者是多大年纪很重要。女性 40 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这代人很不容易,幸好她还有一个弟弟,那么父母现在年纪都很大了,妈妈已经 72 了,然后爸爸 68,妈妈比爸爸大 4 岁,然后她就发现这老两口都七八十岁的人了,一直在吵架,每天都会吵。两个人现在已经退休了,然后在家里面天天吵,都觉得自己有理,都觉得对方有错,当然了也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因为你想这一代人基本上不太接纳心理咨询这样的事。所以女儿就自告奋勇说我来给你们做心理咨询,我也有学过。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违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的。你说为什么女儿不能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咨询?或者是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做咨询?因为这会导致双重关系,双重关系会相互影响你的角色。咨询师是一个特别专业的旁观者的角色,但是你作为一个女儿,那么你可能就没有办法保持这样一个客观的角色。我们说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叫客观中立,你就没法保持这样一个客观中立的原则。那么你一旦保持了这种客观中立的原则,爸爸妈妈又说你是白眼狼,你说的话一点都不像我的亲生孩子说的话,你以为你是谁?所以就很麻烦,互相之间是有冲突。
所以我们不太建议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上下级来做心理咨询,不管你是多厉害,因为这会伤害这种关系,就是双重关系。但是我们在做有一些人就是说我也没办法,比如说我们群里边有一些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那么同时它也可能会接一些课程,也就是说学校的老师或者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来求助。那么这个咨询师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他跟这些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有其他的关系。都有其他的这种关系。所以他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种关系。
比如说你是老师。你当老师,那么你去做老师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传输社会主流的这种价值观,但是,你作为心理咨询师,你又应该保持一定的价值中立,你不是一个价值观的传输者,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情况,作为老师你可能需要教育他、批评他;但是你要是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可能要跟他站在一起,去理解他,去共情。所以这两者之间就会有冲突。接下来女儿发现家里边妈妈是老大,妈妈年龄本来就比较大,妈妈掌控着家庭当中的绝对的权力,然后老爸受不了,就以死相逼,你要再这么管我,我就死给你看,要不我就离家出走。所以你又看到老爸表现出来的样子,像是青春期没过好。妈妈年龄上大 4 岁,女性本来发育就比男人要快两年,然后又大 4 岁,就相当于比他差不多大了 6 岁的心理和社会年龄,当年结婚的时候就牢牢的掌控了家庭的这种经济权力,不只是经济权力,包括政治社会交往的权力,可能他老妈手里攥着。老爸那个时候还比较年轻,大脑还没发育好,情绪也控制不好,稀里糊涂全就被夺走了。那么现在到了这个七八十岁了,突然开始反抗,就青春期小宇宙爆发,退休以后活出人生第二春,要重新进入叛逆期,就开始跟太太打起来。老太太也会觉得特别伤心。你听我听了一辈子,现在突然要反抗。什么意思?是不是觉得我年纪大了,身体又多病,是不是想把我气死,再去另找相好的,再去娶个年轻的女人,就看我不顺眼了,故意来气我的。然后两人就天天吵,女儿没办法就去劝,然后你就会发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女儿夹在中间就很麻烦。比如说她去了以后,发现她妈妈在那发火,爸爸不怎么吱声,但是你知道老妈就开始控诉了,老妈说不是这样的,你别看他在你面前表现很好,你一走了,他脾气特别的暴躁,我都说不过他,然后女儿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然后她还有一个弟弟,弟弟也快 40 岁了,但是很奇怪,就爸爸妈妈在她弟弟面前就很少吵,却会当着她的面吵,然后越吵越激烈。
这样的一个案例,第 1 个其实我们是不太建议我们的女儿,让尤其是已经七八十岁的爸爸妈妈去做咨询了,就是你扮演好女儿的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然后如果真的去做咨询的话呢,我们今天我们是站在督导和案例教学的角度讲,我们怎么看这些事?如果真的是一个咨询师的女儿,想去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解决问题。我们的建议还是转介,还是让你的同事、朋友什么的,大家一起来做咨询疏导,但是前提是爸爸妈妈得愿意,爸爸妈妈愿意你就可以让他们去,这是基本的前提。如果他们不愿意花钱去做,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但是愿意接受女儿的这种调解,那么其实你扮演的角色就不是一个心理咨询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调解的角色。
然后这个时候你会看到这个女儿是来找咨询师做咨询,女儿说我很为难,我应该怎么办?那么咨询师应该告诉她,你不需要为难你自己,把你老爸老妈推给我就行了。然后女儿说我坚持要做好,咨询师就要问了,记住敲黑板,我们接下来咨询师就要问 40 多岁的女儿,你为什么为难?就问女儿,你为什么感到为难?为什么呢?你觉得难在哪里呢?你为什么觉得这事儿让你很为难?你说那是因为我要扮演法官的角色,我要判定他们俩是谁对谁错,结果发现他说的有道理,她说的也有道理,这法官我当不好。你之所以觉得左右为难,或者说我觉得他们俩都没有道理,但是我说他们根本就不听,那么我在他们面前没有权威,这也是一种为难。我们想知道,40 多岁的女儿为什么为难,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吗?我们真正想做这样的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想通过这种方式对 40 多岁的女性来访者有一个更深的看见。我们不是真的想去帮爸爸妈妈去解决问题,我们是想去问来访者,你为什么感到为难呢?我们其实也不是想去解决她为难的问题,我们想干什么呢?我们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去看见 40 多岁的女性,在她爸爸妈妈的冲突的过程中,她想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希望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是希望对40 多岁的女性有一个更深的看见,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所以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什么?我们不是去探究爸爸妈妈的事,我们是想探究这位女性,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为难呢?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啊?你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你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你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所以你才遇到困难。如果你不是设定这样的角色,如果你不是采用这样的目标,你可能就没有那么难。
我们要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首先要看到这个问题是如何生成的,然后你不要想着让一个 40 多岁的女性,去评判一对老夫妻他们在生活当中的某一件事情,孰是孰非。你要是夫妻在一起已经过了四五十年了,如果他们有冲突,冲突也叠加了很多了,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情,夫妻之间很多时候冲突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是很多事情累积的结果。你不能只看到这一件事情,谁对谁错。老爸现在是想进入青春期反叛,老妈想镇压他的反叛,那么女儿冲出来,想做父母的父母,那么这就是真正的问题。所以我要去问女儿,因为她才是我们真正的来访者,其实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她,而不是她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 2 个,我们要问了,那么爸爸妈妈之间,就这对老夫妻之间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这对老婆之间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什么问题。退休了,闲着也闲着,在家吵架,然后既可以锻炼思维,又可以让自己的情绪这个力量能够得到宣泄,吵架没带来什么不良的结果,也没吵出什么问题来。人家夫妻天天吵,天天吵着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了,吵架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沟通方式,吵架其实是一种特别真诚的交流方式。吵架有最大的好处就是吵架不撒谎,你们就很少看到两人吵架,然后情感都是假的,很虚的在那吵。
吵架的时候,我们宣泄出来的情绪都是真实的。夫妻之间真实一点不是很好吗?把我的意见想法说出来,沟通效率更高,更直接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这对父母是有问题的,每天吵架都挺好的,因为我回我老家的时候,我爸爸妈妈现在也都 70 多岁了,他们也经常吵,他们吵我看着,我就觉得挺开心的。看看他们没什么事的时候,吵架也蛮好的。反正是吵架也是一种生活。然后问题就是这种生活人家可能过了几十年了,不要想去改变,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并不觉得夫妻老夫妻有什么问题,问题在哪呢?问题在女儿跟老夫妻的三角关系是怎样的?就是说女儿和她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关系,在这三者之间,就是说女儿跟爸爸什么关系?女儿跟妈妈什么关系?然后在女儿面前,爸爸妈妈是如何表现呢?你看没看到,这一对老夫妻吵架是情境性的,也就是说老夫妻是不当儿子吵架的,他们私下里可能也吵,女儿回来也吵。但是,儿子回来就不吵,为什么呢?因为非常有可能儿子说你们再吵我走了,你们再吵我不回来了,我好不容易就回来这么一次,每一次回来都看你们吵,看着我特别心烦。所以你们要再吵,我就走了。就不要等你离家出走,我先离家出走了。所以这一对老夫妻为了不让儿子走,所以就不吵了。这是我猜的,你可以去探究,为什么这对老夫妻在儿子面前不吵,只在女儿面前吵?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儿,你就发现真正的变量是什么?真正的变量不是这对老夫妻,真正的变量是是女儿还是儿子。那么为什么女儿回来就要吵呢?当然女儿不回来也可能吵,女儿回来为什么吵得很厉害呢?是因为女儿在家里边也都是一个重要的人。一回来吵得更厉害了,老头动不动就要寻死觅活,要么就要离家出走。但我觉得没问题。因为老头既没有因为吵架出现身体的状况,别说自杀了,就连犯病都没有,反而是老太太经常犯病,然后也没离家出走。要是我的话,我就会支持离家出走。女儿跟老爸说,你离家出走,我很支持,我觉得你已经被我老妈欺负这么久了,我觉得你可以离家出走试试。你出走几天我支持你,要是我的话我会支持的。吵架这件事,最好有观众。两个人在一个角落里吵架,着吵着就觉得没意思了,就赌气了,为什么说我要离家出走我死了算了,觉得这个吵架没啥意思,但是,我们要是有观众的时候,吵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女儿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女儿扮演的一个观众的角色。观众就应该扮演鼓掌的角色,你得夸演员演的好,否则就不是好观众,像儿子就不是好观众,老头老太太就不给他演。你看儿子一回来,老爸老妈刚要演绎出吵架的事,儿子起身就走了,就这么一个观众转身就走了,这戏就没法往下演了,然后威胁说你再吵我就走了,你再演这个戏我就走了,这个儿子我觉得就演的不好。女儿还真是爸爸妈妈的很投入的来做观众,不止做观众,还上台去做助演,还帮助演出,刚才你这个台词不对,这个不合理。老爸老妈可能就会去改台词,怎么把这个台词改的更合理?如果女儿经常回家,你会看到其实爸爸妈妈吵架,演出的剧目每一次导火索不同,但是演到一定程度它经常会重复。创意就那么多,理由就那么多,所以一旦要吵起来,还得要不断的加入新的戏,这个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我是特别建议女儿还是安心做一个好观众,愿意助演就去助演一下。所以你知道吗?每一次女儿一回去,就变成了家里边的一个高级的观众,一个倾听者,就是说做女儿还要善于倾听,善于提问,你当心理咨询师也得这样干。你得去探索一下他们的童年经历、创伤。然后年轻的时候的一些委屈,当年做过的一些事,然后去安慰他去共情。你真不容易,你这样还能够跟我老爸一起过这么久,真不容易,要现在年轻人早离婚了;然后跟老爸也说,你看老妈比你年纪大那么多,当时她年老色衰的时候,你怎么没想出去找个相好的,为什么跟她一直过到现在,作为一个好的故事的挖掘者,做一个倾听者。然后不要去评理,因为评理的结果是什么呢?评理的结果是非常有可能会把你带入到战火之中,说你是拉偏架的,所以我们建议倾听。女儿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特别渴望在女儿面前吵架,很希望吵给她看,很希望女儿作为一个第三者,作为一个成年的第三者,能够看见爸爸妈妈的婚姻一路走来,都很不容易,都承受了很多东西,都有很多委屈,都有很多艰难,都有人生很难熬的时候,但是熬过来了。然后常回家看看,然后多帮他们吵一吵,让在吵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回忆,有更多的相互看见。知道几十年的夫妻一路走来都不容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委屈,都有被忽视的地方。都有觉得对方蛮不讲理的时刻,都想离家出走,都想一死了之。没啥,但是能走 40 多年一起吗,不容易。参与进去,多去挖掘一些故事,多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不要说吵什么吵,这么大年纪吵什么吵,不行你就分开,不要当我面吵,烦死了。你要知道二老一生的委屈,跟谁说?看起来是都在吵架,但是做女儿的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两个老人一生的这种情绪的一个宣泄,是一个一路走来不容易,相携 40 多年的婚姻生活的不容易,然后不要两边压服,要两边都去帮忙。在这边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帮妈妈说都是我爸做的不对,像他这样人就活该找不着老婆,你能陪他 40 多年,你简直就是欠他的了,你是对他有恩情的人。然后到爸爸那边就跟爸爸说,我妈妈脾气这么大,这么多年在家里边专横跋扈,你一直能忍他这么久,真是一个好男人,一个靠得住的男人。让他们吵起来,帮他们吵起来,然后在吵的过程中,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共情,有更多的看见,让两位老人在吵架的过程中对彼此也有更多的看见,然后对他们以往的生命有更多的回顾,都非常的了不起。
真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你自己的婚姻可以走到 40 多年以后,走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还有心情能够吵起来。一共有 50%的人,走不到那么久,就分开了。还有一些人到了那个时候吵不起来了,行了,不想分对错了,不 想理你了。所以看见七八十岁老人吵架,就倾听、共情,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没错,陪伴。等有一天没人吵了,没人跟他吵了,那才是人生最孤独的时刻。对女儿而言,有一天没有人来找你评理了,你想听人吵架听不到了,那才是人生最悲哀的时刻。所以如果是我来建议的话,我就是建议女儿常回家听他们吵架,反正你不回家他们就不怎么吵。你回家他们就吵,那你就常回家,然后帮着吵。然后两边帮着,这才是成长。
这个案例我们就讲到这。 案例 1 答疑
解读:
1.来访者为什么为难?(问题如何生成)
2.看见 40 岁女性的生存状态(来访者年龄很重要);
3.而非处理父母的矛盾冲突;
4.女儿如何看待父母的争吵
女儿与父母的三角关系
建议
1.女儿做好观众的角色,做倾听者,不要过度卷入;
2.吵架本身可能并不是问题(吵架是很重要的情感沟通方式);
3.允许父母通过吵架宣泄彼此的情绪;
女儿看见父母各自的委屈
陪伴、支持父母看见彼此
案例 2
女,45 岁,女儿小学三年级,母女关系好。但是做作业妈妈叫她,她磨磨蹭蹭,爸爸一吼马上行动。老公本质好,辅导女儿大部分功课。轻躁狂、较固执,工作能力强。对妻子听课比较反感,觉得她在家老是戴着耳机,好像不存在。认为她应该督促女儿学习,而不是听课(但是妈妈报听写, 女儿遇到不会写的词就挫败感强烈、烦躁)。老公听到妻子表扬讲课老师,就说妻子不独立思考,认为妻子应该多看书而不是听课(他认为妻子应该表扬他)。还说:“外面的人不会批评你,我批评你才能帮助你进步。”因为批评比较多,所以两人最近不太讲话。
请问怎么和这样的老公建立良好的关系?妻子怕在女儿面前和他吵架不好,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地在心里反驳他。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 2 个案例。第 2 个案例,是 45 岁的一个女性,女儿是小学三年级,我也算了一下,小学三年级就应该是 8.9 岁左右。那么这个女性是 45 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可能三十五六岁才生女儿。不同年龄段生孩子,她的亲子交往的模式不一样,所以其实高龄产妇生出来的孩子,一个是说可能更娇贵一些,另一方面可能我们说高龄产妇生女儿的比例也比较高,然后可能身体的状况不一定像年轻的产妇那么好。那么现在主要是做作业的问题,大家知道最麻烦的就是作业这个问题。本来母女关系是非常好的,因为就心疼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也算是老来得女。但是一提到作业就不行。就是妈妈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和妈妈就一痛磨,结果爸爸一说就好了,爸爸说你去作业,这个孩子就去做作业。就妈妈老觉得带孩子做作业,这事挺烦的,但爸爸带效率很高,妈妈带女儿就跟妈妈磨,其实女儿跟妈妈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撒娇的方式。那么这是第 1 个情况。然后你又看到什么呢?因为来访者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还真不是她跟女儿的关系问题,是她跟丈夫的问题。老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她的评价第一个叫轻躁狂,不知道这是怎么诊断出来的,可能太太学心理咨询师导致的,然后说比较固执,是不是偏执狂这不知道,然后工作能力比较强,就说明这样人干事是执行力很强,很有效率,也很有自信心。现在夫妻之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呢?夫妻冲突的根源是说都是爸爸带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这个老公就有点不满,就觉得太太也应该去带一下,她也说我不是不想带,只是因为你带效率高,我带孩子磨磨蹭蹭的,就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做完作业。最重要的是太太每天晚上要听课,这一点让老公很不爽,所以老公就比较反感,每天在家里边戴着耳机,老公说话也听不着,然后老在那去听这个课程,在家里面戴耳机走来走去就对其他人其他事熟视无睹,好像其他人都不存在一样,所以老公就觉得在家里面很没存在感,然后就是说你别听课,你去督促女儿写作业。事实上老妈一去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就磨,这个事对老妈是有很强的挫败感的。然后老公还受不了这件事,太太跟他说,你听一下,我们老师讲课讲得多好,老公就很反感这件事。就是说你就听别人的,自己老公说话没用,别人说的话就有用,你自己不动动脑袋思考一下,听那么多课都听傻了,你有那个时间不如去看看书,你看看书自己能够独立思考一下。你去听课,最后自己都没自己想法。所以老公认为她不应该多听课,应该多看书。老公他还说,他觉得妻子应该多表扬他,觉得我自己很厉害,老夸别人,让他也不爽。然后太太也说,你总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那么老公就说了,因为我是你老公,我看到问题我就给你指出来,这样有助于你成长。我们很多批评别人的时候都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就像大人训孩子是这么训的,我们夫妻之间也是这样的,我之所以批评你都是为了你好,这样你才能成长。外面人为什么不批评你?因为他跟你没什么关系,他才不关心你成长不成长,所以就假意的夸你,实际上是害你,你明明有问题不告诉你,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前面说过洛萨达线,洛萨达线是说公司里边不管是老板也好,还是中层也好,还是员工也好,不管你是开会也好,还是发邮件也好,还是平时闲聊天也好,洛萨达线就是说在所有的互动的过程中,表达的积极情绪跟消极情绪之比,应该大于 2.9013:1。2.9013:1,我们四舍五入就是 3:1,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工作的环境怎么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大家在互动的时候,沟通积极情绪的时间跟消极情绪的时间之比,它应该是 3:1 这样的比值,就是说积极情绪应该有三倍,企业叫做幸福企业,这样的组织叫做快乐组织。这是说这企业,不是说家庭,家庭里面,我们认为这个比应该是 5:1。我们说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互相之间应该多支持、多鼓励、多表扬。关系也是夸出来的,别把自己的老公老婆不当外人。其实我们都是半路夫妻。都是人生旅程的同行者,都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我们相遇了,只不过接下来旅程我们一起走,其实谁跟谁都没什么关系。亲子关系,这是有先天的关系,夫妻有什么先天的关系?人生走到半路上碰到而已。所以我们见面了以后,大家挥挥手、打打招呼都夸奖一下,感谢对方为你所做的事情,心存感恩。然后多说好话、多夸奖,好话坏话之比,大于 5比,这才是幸福家庭。不到 5 比 1,这个就会有很多矛盾,也就是说你在家庭的感情银行里存款,你要存 5 笔,才能取一笔,存 5 笔,取一笔就归零了,再取一笔,你还得再存 5 笔,如果你存的少,取的多,你银行很快就会破产了。所以大家知道,人是夸出来的,关系是夸出来的,不管是谁,不管是孩子,不管是父母还是夫妻,其实都是一样,你就别说你自己的员工、老板、客户、陌生人了,都是一样的。所以别觉得我们是亲人,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至亲无理,就是说我们真的关系很好,我们互相之间不用讲那么多礼节礼貌,有什么事都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不是这样的。还是保持基本的这种礼仪、礼节、礼貌,要尊重,该夸奖的要夸奖,然后能忍住就忍住,能被不批评就不批评,谁都不愿意听那么多批评,不要老以我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我才批评你的。这个话在家庭里面是不成立的,其实在哪都不成立,都是为自己好,你批评别人,保证是为自己好,不存在着为别人好这回事。然后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我们觉得第一,我们现在是给太太做咨询,她要做咨询,我们怎么看这事?
第一,我们觉得看她问题是什么?她是说,现在两个人都开始冷战了,她说我怎么和这样的老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觉得女儿面前跟他吵架不好,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心里默默的反驳他。然后可能就说多了,两个人之间就刻意的离开了。我惹不起躲不起吗,我跟你保持距离,这就进入一个冷战状态。我们的看法是第 1 个,老公还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公。真的挺好的。你看家里外面事情做得很好,工作能力很强,事业做得很漂亮。回到家还能够辅导孩子的作业,这个还辅导的很有效率,一说话女儿麻溜就听,而且大部分时间辅导女儿功课都是老公干的。这个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么好的老公了。我们现在都叫丧偶式家庭,这种丧偶式的老公都跟尸体一样,要么就死了,不知道死哪去了,要么就躺那死了很久,突然跳起来发一通火,然后躺下又死了。都是这样的老公。那么很多家庭都是这个妈妈带孩子带不过来,然后焦头烂额,然后又要跳河又气出高血压来。你家里边爸爸能够花那么多时间来陪自己的女儿,而且还陪的很好,做功课,已经很好了,不要再挑剔了。不要觉得这样老公有问题了,我觉得这样老公这挺好的了,你把他维护好吧,你要把他气走了,这事估计还比较麻烦。自己带孩子又带不了那么好,然后你真的把老公气坏了,从经济的角度不好,你再雇一个人也达不到他这个水平,所以省钱、省事,省时间。第 2 个,跟老公怎么说话?其实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和女人希望要到的东西不一样。多跟老公这样说,我听了那么多课,我觉得我老公说话怎么那么有道理呢?确实是这样的,你很对。然后我现在听课越多,我越来越发现你真是一个特别好的男人。因为我听了那么多心理咨询的案例,听了那么多渣男的故事,发现你真的是个好人,真的很不错。而且,我发现你现在越来越好了,脾气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大了,然后现在做的真是越来越好了。反倒是我自己反思我自己,我觉得我好像做的还不够好,所以你看你经常来批评我吗?就说明我做的还不够好,我这个境界还不够高,认识还不那么到位。还是你做的好。就是说在道理上不要去跟老公争辩,因为这事本来也没啥意义,他不是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这是第 2 件事。第 3 件事,就是说我觉得你带女儿写作业这件事情做的就比我好多了。我跟女儿说一句话,她磨磨蹭蹭好长时间都做不完,你上去一句话,她就马上做,做的特别好。说明你在女儿心中地位那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件事情你做得非常漂亮,绝大多数老公都做不了这么这个样子。但是,这些活都交给你去干,我也于心不忍,这样,你好好陪女儿写好作业,然后我来好好陪你,你看这样行不行?每天拿出来一个固定的时间陪老公,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别说我这个忙困累,我要听课,谁都没有老公重要。老公花时间去陪女儿的时候就是你的自由时光,但是等老公陪完女儿了,太太要拿出时间来单独去陪陪老公,你要知道这非常的重要。要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跟自己的老公在一起,没有哪一个老师那么重要,没有哪一个老师讲的课有那么重要。今天听不到,明天录下来还可以接着听。老公跑了不好找。老公是重要的,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在家庭里边让你的老师变得比老公更重要,至少在家里面就不能这么说话。男人和男人之间很比较这个事,尤其你的老师是男的,当然是女的,他就更不认。男的觉得我很聪明,我很智慧,然后你跟我说另外一个男的比你还厉害,我心里就很不爽。然后你还说人家不是男的,还有一个女的比你还厉害,那就更麻烦了。所以老师是你的老师,不是你老公的老师。然后你的老师讲的再对,他在你的生命当中没有你老公重要,要单独留出时间、空间来给自己的老公,这是生命当中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这是建议的第 3 点。第 4 点,要跟自己的老公说,我已经是多大?45 岁了,对吧?我已经是一个 45 岁的人了,我有我的生活、我有、我的快乐,我也有我的价值判断,我有我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我们跟老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拿出时间和、空间来陪老公。但另一方面,我们各自也有各自独立的生存空间、独自的快乐模式,不一定什么东西都绑在一起,这要跟他说说,你说的都很有道理,都很对。但是我有我的圈子,我有我的伙伴,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快乐的模式,也尊重和认可我快乐的模式。因为只有我开心了,我们的家里面大家才能开心。然后我也希望你也有属于你自己的空间,有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因为你开心了,我们也开心,我开心了大家也开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都应该有自己的快乐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愉悦时刻。第 5 件事,就是说不能因为老公陪孩子作业的时间长,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说实话,我觉得母亲说我女儿关系很好,但是我只要一陪女儿做作业,她就拖拖拉拉。我一给她听写单词,然后她就发火,就很有挫败感。那就说明妈妈不擅长做这件事。但是你并不能因为说我辅导的不好,你爸辅导的好,只要你爸来找我,一定要记住,不能因此放弃跟女儿相处的时间。我们不说每天,至少每周都应该有跟自己女儿独处的时光,孩子需要有人陪着写作业,也需要有人陪着玩,也需要有人陪着说心里话啊,所以如果我们作业的时间多一些,那么妈妈要刻意的寻找一些时间,陪陪女儿。孩子长得太快了,已经小学三年级了,老来得女不容易,孩子一天比一天大,长得特别快,然后等再长大一点,你都忘了她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所以即使不是作业的关系,也多陪陪女儿,因为这也是天伦之乐,也是孩子生命当中很美好的时刻,孩子需要妈妈,妈妈也需要孩子,而且母女关系本来就很好,让这段美好有更好的演绎,有更多的延续。所以我说过我生命当中特别遗憾的事情,就是在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陪他陪的少,我女儿上幼儿园我陪了很多,上初中、高中我也陪了很多,只是在小学那个阶段,就我刚刚来上海的阶段,陪女儿陪的很少。可能刚刚来上海觉得生存压力很大,所以有时间就跑出去赚钱、讲课、应酬、拉关系、加班,然后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回忆起来就觉得这是我生命当中很遗憾的一段时光。为什么呢?是因为我现在孩子长大了,我再回忆起我跟孩子一起共有的时光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小学能回忆出来的情景不多。我能回忆出来的情景是她更小的时候,或者是她上了初中,上了高中的时候有很多情景,我能够记起来。但是在小学我能记起来的情景不多,其中也有一年是因为我在外地,在福建待足了一年,不在家。但不管怎么说,都觉得那段时光错过了一些然后错过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有。所以做爸爸妈妈的一定要珍惜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共处的时光,尤其是独处的时光,你说我一家三口一起出去,去迪斯尼一起去玩,一起交流当然很好,应该有家庭共有的这样的日子,但是每个爸爸妈妈,不管你养的是儿子还是女儿,你要知道要给孩子留下跟你单独相处的时光,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就单性别的父母,不管是异性的还是同性的,都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东西。然后最重要的,那也是我们生命当中非常美好的记忆。等你老了,会特别还怀念孩子小的时候,等孩子长大了不回家了,你就会特别想念跟他在一起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希望到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回忆,不要大脑一片空白,因为孩子成长太快了,一天一个样,你说我将来多留一点时间陪他,没有将来机会,错过了就错过了,人生很多时候没有可以弥补的机会然后这里有一点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尤其是我们在座的心理学的爱好者,我是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不管你在今天的课上案例当中学到了什么,你都应该用这个知识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成长,让自己的行为改变,不要用这个知识去改变别人,去评价别人。不管今天我们说到什么,我们今天讲洛萨达线,你回去就说老公,今天我们老师说了一个家里边表扬和批评之比,要大于 5 比 1,你看你一天就老说我这不对,那不对,你就不知道表扬我,你根本就达不到 5:1,你不只达不到 5:1,你 3:1 都达不到。所以你就怎么怎么样了,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很伤人,心理学的理论是特别伤人的。我们学了点心理学,就拿心理学去指责别人,你听太太管她的老公叫什么?管他叫轻躁狂。我不学心理学,我不知道,我一学我就知道你就是个轻躁狂,你就是偏执。你要知道老公怎么可能支持你学心理学呢?你学心理学干什么?你就学两个回来,说我这不对那不对,不要用理论征服自己的爱人,不要拿点心理学的东西回去,就说自己的爱人孩子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学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我们自己的心灵了,不是用它来当一个武器,当一个帽子去压别人的。所以很多学心理学的人,为什么别人看着你不爽?你长了一张乌鸦嘴,学了点东西就开始说哪不对哪不对,就开始说有病,你知道吗?你不学心理学,你老公这辈子都听不到轻躁狂。听了这课了,听完之后回来就说,我们老师说了,就像你这样的人,你就是属于轻躁狂,你就有病。你觉得他愿意听吗?然后你觉得他会支持,你说那好,你接着去学,你看看我还有啥病。所以你要知道,我们学心理学这些理论是为了调整我们自己的,不要用在我们身边人身上,不要用在同事身上、朋友身上、闺蜜身上、孩子身上、老公身上、他也在身上,不要学了点心理学,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可以指点江山,就可以点评他人,就可以认为有这里有病那里有病。所以我们学心理学,建议大家多看看自己多照照镜子,为什么我们叫微笑主义心理学?你学了心理学以后,多笑一笑,多赞美一下他人,多听听别人说的话,然后情绪稳定一点。别人来信你的时候,你说。很有道理,你说的很有道理,阳奉阴违呗。各有各的道理。因为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争来争去,这个世界上本来也没什么一个真理,所以学心理学很好,但是学心理学不要把自己学傻了,也不要觉得
自己学心理学以后就多了不起。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在家里边,男人应该听太太的话,女人应该听老公的话。孩子呢应该听父母的话。父母呢?应该听孩子的话,谁说的都有道理,多听听。就我们前面说的,后浪前浪,要想跟后浪说话,你得先听听后浪怎么说?为什么今天说给后浪听的,后浪听着不得劲,不接受这个东西。是因为你没有去听后浪说话,因为后浪从来不是这么说,只有前浪才这么说话。前浪说给前浪听,前浪能听懂,后浪听不懂。而且因为你没有说给他们你说的再有道理都没用,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世界,这也不是他们的语言,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说自话,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建议,我们学心理学的目的是改变自己,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然后我们看见自己,然后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去跟人家说话?怎么去跟人家沟通?我们今天来说洛萨达线不是说你回去说你老公你问题是你夸他了吗?老公说你不要听你一个老师的,你老师就瞎说。你说没说过,你说我觉得老公说的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老师说话,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老师没什么了不起,他也不是神,他也是普通人,你别看在这讲道理讲得很好,自己去过,日子过得不一定怎么样?还没我们家过的好呢,对吧?他带孩子有我的老公带孩子带的好吗?跟老公站在一起。你跟老公在一起的时候就跟老公在一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跟孩子在一起,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就跟自己在一起,不要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自责,不要跟老子走,老公,不要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骂孩子,对吧?谁心里也是看了,是为了更好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学好心理学呢,也是为了让我活得更开心、更快乐、更幸福。然后能给我们身边的人也能带来开心和幸福。学心理学不是为了找麻烦,不是为了找病的,是为了让人生过得更美好,让自己更开心,让别人过得更开心了。如果我没有因此变得更开心,那一定是我们哪里没有做对,没有想通。第 2 个案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
案例 2 答疑
解读
1.来访者的问题:夫妻关系;
2.夫妻之间应鼓励、陪伴、支持;
3.伴侣是帮助我们成长的,看见争吵背后的需求;
建议:
1.看见老公的好;
2.夸赞老公;
3.花时间陪伴老公;
4.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和快乐模式;
5.和女儿有独处的空间和时间,陪伴孩子;
学习心理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自我成长,而非改变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