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红豆范
深井病村里工作那段时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不同行业不跨越。
意思就是不同的行业之间数据根本不会共享。
就拿房屋定位来说。
农户房屋定位,好几个工作组都需要做。扶贫、建房、搬迁都需要。
其实,定位非常简单。只要到农户房屋旁边站定,打开需要定位的APP,定位坐标自然就出来了,点击确定即可完成。
但是,三个工作组代表三个不同的行业,他们的APP是不同的。而且,他们要求完成的时间也不同。
这样,一件事情需要一个人重复去跑三次才能完成。第一次去,农户问,你来干什么?你说定位房屋;第二次去又问,你来干什么,你答房屋定位;第三次他又问,你又这样回答,搞得农户莫名其妙:这家伙时不时傻了,大老远跑来三次,这样简单的事情。
其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说的“深井病”。
每个行业就像一个深井,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流动的。只能靠我们这些井底之蛙一次次传递信息。虽然是一样的信息。
这个病到处都存在,只不过是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中显示出来的罢了。
深井病是什么样的病呢?
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深井里边,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我们头上的这一片天,但是我们以为它就是全世界。
用学术化的词来表达,就是垂直化和圈层化的媒体、行业、阶层、群体……,圈定了大家的认识边界,尤其是媒体。
举个简单的梨子。
我昨天喜欢阅读游戏类的文章,今天我又去上网,网络推给了我一大堆关于游戏的资讯、广告、图片,对网站来说,他自以为他实现了精准匹配,达到了精准推送。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件烦恼之极的事情,因为我根本不喜欢游戏,昨天的点击只是我误点然后又被吸引看了几篇文章而已。
简单来说,这家媒体就用大量的资讯来满足我,把我圈起来,还自以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一天两天,一次两次无所谓,如果年长月久都这样,我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他们自以为我需要的信息了。
这很可怕!
这几天,我在简书,就遇到类似的事情。在首页给我推送的全都是如何写作,怎么通过写作赚钱,我的写作有哪些突破……全部与写作有关。
如果以前我没有玩过简书。我真就以为自己溜进了一个写作培训班学员的课堂里。
不管是人还是圈子,不自觉的把我们圈层化,让我们慢慢地患上“深井病”。
现在的自媒体道路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要让你患上深井病。没有这个病他们不推荐你,也不犒劳你,;你得了这个病,他们热烈欢迎,加大推送量。其目的就是想让你把这个井再挖深些,更深些。
“××第一人”、“××创始人“、”××导师“就是这样来的。
垂直化和圈层化的媒体,造成了无数的深井病。
拿朋友圈来说,你以为的朋友圈刷屏事件,可能在其他人的朋友圈里一条都没有。但是这个事件在你的圈子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一家四世同堂的家人,在一间屋子里,都拿着手机……你去看看每个人的手机,看看他们玩的看的读的内容,是不是一样的?
是的,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甚至这几个手机里的内容可能永远都没机会有交集。
这是一个资讯极度发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我们反而成了一个个的孤岛。
目前,这样子的圈层越来越封闭。就拿微信来说,我们户大部分时间都逗留在微信这个超级APP里,而微信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微信号、朋友圈、公众号都是封闭的3个环。
如何突破深井?只有通过人际传播。就像前面我们录入定位坐标,需要个人去逐一定位。
人际传播,就是社交。
幸好,还留着这样一条狭窄的通道。
人们的信息接收越来越圈层化,就像我们自己朋友圈刷屏事件,同事却没有听说过的一样。但是,恰恰是你这个同事可能把这个内容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又引发另一个圈层的刷屏。
可怜的社交但是,每个深井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总有信息能够传出去,也许是你的亲戚,也许是个别的朋友。这些井里的个体之间联系不可能完全断绝。
信息只要在这些个体之间传播,就很有可能实现深井与深井之间的传播。
有的信息,大部分只是点对点传播就结束了。
但始终有这么几个人,他有能力有办法把信息传播给了很多人,以至影响了他所在的那个井里的大部分人群。
这个人,就是我们在当下要非常关注的一个稀有资源,就是KOL。在传统的时代,这个KOL可能是一个大V,是一个网红。
放在这个社群时代里,这个人必须首先是一个社群群主,一个能够影响她所在社群的群主。
现在,社交电商方兴未艾,重要原因就是当下和未来的生意还无法突破这个深井病,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信任的传播,所以,不管哪一个社交电商平台,都一定是以人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粉丝为中心的,因为没得选。
以人为中心,这是趋势,是潮流,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深井病带来的,如果这个病被治愈了,那所有的商业模式也好,信息传递也罢,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我很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