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a80e477ce1ac53f4.png)
7月25日有个微博热搜叫#女性22岁到28岁生育最佳#,阅读量冲到5亿。
原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某新闻发布会介绍道:想要生育健康宝宝,女性从22岁到28岁都是生育的良好时机。
这让不少朋友倍感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45402969f42e4b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81cae061058f0df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a41a779c1fecb1c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05724425227bc211.png)
其实22岁到28岁做任何事情都是最佳时期。
给这6年排个档期,毕业或读研、找工作、跳槽或升职……对于现代女性来说,生育这件事可能会再往后靠一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19d00285989611e9.jpg)
《罗辑思维》有一期话题叫做“女人是一道题”。
开头罗振宇提了一个观点——从人类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女性的性策略是长期策略,而男性是短期策略。
意思是说,同样都是繁衍后代,男性只需提供精子,女性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怀孕过程和哺乳过程。
“最佳生育年龄”不是唯一的生育条件,但女性生育代价太大,才需要在选择生育前进行长期的考察和铺垫。
1、 职场环境
智联招聘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研数据显示,将近75%认为女性独立很重要,还有71%不希望和社会脱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016133d54f9c31a4.png)
大部分女性在职场上追求经济独立的同时会经历怀孕这件事,虽然怀孕和工作的冲突没有那么大,但不是每个怀孕的人都能这么的顺利。
之前热搜有这么个事件:某私企一个女职员就职不到一年便怀孕了,因为有先兆性流产,请假三个月病假保胎后,被辞退。
这件事情最引人注意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来自评论区满满的女性职场焦虑。
“拜托,我一个女生,只想好好地工作,别整这些新闻增加女性就业歧视了好吗?”
“读书不能生孩子、就业初期不能生孩子、竞争升职机会不能生孩子,28岁早就过了。”
还有的评论说:“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生孩子、带孩子,工作大不了辞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9c5466967d0c2dc8.png)
我有个朋友,婚后怀了两个孩子都没保住。
几年后鼓起勇气怀了第三胎,医生建议让她卧床保胎3个月,否则今后可能无法生育。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孩子;一边是自我价值,一边是繁育后代,都不容易。
她向领导提交了医院的资料,并提出将产假拆分,提前休几个月。
领导也是个妈妈,小孩还在读小学,她能理解生育的不易,便同意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司能做到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30486d6773976f24.jpg)
女性希望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但根据领英数据显示:
在生育前后近1/3的女性更换了工作或没有回归职场,或成为自由职业者;
46%的女性由于生育主动或被动地错过了职业机会,该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这样的压力和环境,使得大多数女性暂时将生育排在工作后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ae05070a480ceda3.png)
2、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不安全感
朋友曾这么形容怀孕过程中的焦虑:生孩子就像拔牙,手术灯下的你,孤独又无助。
生下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妈妈最大的愿望,但在雌性荷尔蒙骤降的时期,看到自己臃肿、松垮的身材、肚子的妊娠纹……多少都会暗自流下委屈的眼泪。
除了身材变形之外,女性在哺乳期还可能会遭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不安全感。
SHE组合成员Ella 在今年母亲节发表长文说,因为三年前的分娩造成子宫和膀胱脱垂。
使得她在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不是一点点,而是可以把裤子弄湿的程度。
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情绪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幸手术改善了很多。
她呼吁产妇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向周围的人发出信号。
但有一种信号是产妇和家人都可能忽视的——抑郁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835ec5fbb3c4c74e.jpg)
女性生育,要独自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不安全感从孕期会一直持续到生产后。
这个时期,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最大的安全感。
可这几年孕妇或产妇自杀的新闻却一再出现:
2015年8月,上海一名29岁的母亲,亲手将出生84天大的女儿闷死;
2017年8月,陕西榆林产妇因阵痛,情绪失控跳楼自杀;
今年3月,厦门一名36岁的母亲在产后30天跳楼自杀……
有国内数据显示,产前出现抑郁的女性正呈上升趋势;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达14.7%,相当于每7个产妇中有1人得过抑郁症。
产前和产后抑郁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科疾病。多受到婚姻质量、家庭状况、个人经历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常被周围的人忽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d6a0602270a2fcb9.png)
3、 经济压力
有人说过:每天醒来眼睛一张开就是要花钱。
这一点都不夸张,大部分人的工资,想贷款买房还得先过了首付这一关,车贷、水、电、煤气……可能连身上盖的被子都是用花呗买的。
夫妻俩没生娃的时候小日子还可以过得滋润,但生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要放在孩子身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69a5d3259bbd8829.png)
从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们就开始报名各种兴趣培训班、补习班。
每到寒暑假朋友圈就被宝妈们刷屏,有的学游泳、有的学美术、有的学钢琴、有的学思维训练、有的甚至出国参加夏令营……
不久前,财经网的微博发了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是:“7000元暑期培训班报名靠抢?”
网友表示:
“这是哪个城市的培训费啊,我们这儿1W多起跳。”
“为了孩子学习或才艺更上一层楼,就是1W也得给啊!”
“未婚的表示,生不起孩子。”
有培训机构表示,很多家长在暑假前2个月开始预订培训名额,很多课程名额已满。有的家长在同个机构就报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合计7000多元。
一方面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更有竞争力,不落人后。
从经济层面来说,结婚需要标配,生育需要高配。
“最佳生育年龄”不是唯一标准,还需要考虑许多社会因素。女性拥有生育的权利,她们是否选择生育、什么时候生育,大家应该都要给予尊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57e353d80b330234.jpg)
如果你正在犹豫,或是被催生中,我希望你能先跟自己好好聊聊,再做决定,“最佳年龄”只是个参考,对你而言,你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最后你生或不生,我都祝福你,希望你能好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745/918dd176f679e76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