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今日小满。
清早,天气无风,甚至有几分晒,核酸完成后围着小区遛弯,后背竟然冒起虚汗,打开手机日历方觉,小满悄然的来到了。小满是一个可爱的节气,也有人说小满是一个充满哲学的节气,因为节气中有小暑、大暑;有小雪,大雪;有小寒,大寒。唯独有小满,没有大满。原因在于中国人对“满”充满了警惕,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所以老祖宗留下的规律,人生小满即可,学会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也是妈妈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话,用她的话讲“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别人住几百平米的大房子,我住自己的也很舒服”、诸如此类的话,她能说出一大串,尽管她的学历不高,但最后总能成为辩论话题的转折点。
她说的没错,不满足其实就是欲壑难填,也是社会中大多数的痛苦根源。尤其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工作生活,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满的深渊。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欲望本身就是驱动力,不满的样态也很多变,有对社会资源不满,有对制度等级不满,有对物质生活条件不满。在我看来,诸如此类的不满足都是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丧失了充分的客观认识,正所谓得不到,越想要,最后筋疲力尽一身虚妄,嘴里喊着“看穿了这个世道。”
去西藏旅行时,在珠峰大本营遇到一位60岁的伯伯,大家窘迫的蜷缩在一个毛毡帐篷里唠家常,大概是说到了他此前的事业,留下了一句对我印象很深的话,“顺从世间法,不入世间流”,不是在这里得不到的,在另一处就会拥有,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小有寥胜于无,不可强取豪夺。
通俗来讲,什么都拥有了,离失去也就不远了。
大学时表演课,有个学期是观察人物练习,为了完成回课作业,大家想尽办法去生活中寻找有典型人物形象的进行观察。可是对于“人物”的典型性,大家理解的都有些剑走偏锋。结果,一回课,十个有八个作业演的是“乞讨”。我心里还在得意,演的有趣时,表演老师打断说:“不要演你们臆想出来的人,不要肤浅的看到了他身上的标签,就以为他是这个样子,要从他的内心去了解一个人,即使是再普通的人,也一定有他的悲欢离合和行为方式。”虽然,这番话说的表演专业的内容,但却为我往后的生活带来透彻的领悟。
记得,上海的夏天总是多雨,一个雨后初晴的早上,从表演系的天台走向食堂,阳光打在地面的水洼上,映出湛蓝的天空。我带着对专业的困惑,陷入一种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不满,对努力与天赋之间的博弈感到失落。我低着头快步走向食堂,顾不得身旁的花香和光亮,满脑子尽是对自己的怀疑和懊恼,垂头丧气地游走在校园里。
四月的春天,花香清幽的校园里满是欢声笑语。经过食堂门口时,一抹深蓝迅速从我的身边闪过,如果不是他欢快的与对面朋友打招呼,我是不会回过头注意一个身穿深蓝运动服,个头和我差不多的男孩,已经从我的身后跳跃了七八米远。我的印象很深,在洁白如洗的天空下,他撑着双拐用仅有的一条腿,轻盈的向着下课的人群中跳跃着,这一刻的他像天空一样发着光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我站在原地看着他和朋友相见,两人有说有笑的走远。一下子释然了,所有的不甘,不满,都不存在了,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在灿烂的阳光下,还能五感通透的感受着身边的一切,健全的活着,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我已经拥有了这么多了,我还有什么不满呢?
后来,这个场景在我的生活中时常浮现,我又想起了妈妈说的话:“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好事儿,都轮到你头上。”
正好赶上今天小满,失去自由的焦躁,对工作的厌倦,对时间成本,犯错成本的考量,让我心力憔悴。既然小满则佳,每天能坦然的看看电影,思考,写写东西,那么也算是难得的幸福。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都要、还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