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三)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三)

作者: 兜易 | 来源:发表于2022-11-29 22:13 被阅读0次

计划中的平民住宅区,以兴建大南路平民宫为起步,逐步推进。拆城墙后,在城墙基上开拓了大南路,路的东头原为大南门,因此得名。

于大南路平行有一条仙湖街,是挨着城墙的街道,清代康、雍年间(1662-1735),建有三座纪念祠,一为濂溪祠,祀周敦颐;一为白沙祠,祀陈献章;一为朱文公祠,祀朱熹。

仙湖街的名字,很有一些来历,因与南汉时的仙湖(西湖)相邻而来。文溪西支(今吉祥路)流入西湖,再从仙湖汇入珠江,南汉时建有宝石桥,残迹清代尚存。

明代六脉渠正南一脉由此出城,与昔日南汉时湖水出城的水窦相同。

由于六脉渠年久淤塞,仙湖街一带常遭水淹。雍正12年,1734年5月大雨,仙湖街、清源巷、书坊街同遭水灾。乾隆二年,1737年7月又大雨,以上三处街巷再次遭受水灾,街道、房屋一片汪洋,水深三尺。

仙湖街有惠福巷,传说是金花娘娘的出生地。附近原来有一座灵应祠,祀金花娘娘。

相传妇女求子,诚感咸应,后因岁久圮毁。成化五年,1469年,巡抚都御史陈濂在灵应祠旧址兴建金华夫人庙(金花庙),香火复盛,前往祈嗣的妇女,络绎不绝。这座庙在明、清两代,多次被官府拆毁,然民间信仰,根深蒂固,屡毁屡建,最后迁到了珠江南岸石鳌村。大南路开通后,历史悠久的仙湖街,遂成了一条与大南路平行的内街。(待续)

相关文章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三)

    计划中的平民住宅区,以兴建大南路平民宫为起步,逐步推进。拆城墙后,在城墙基上开拓了大南路,路的东头原为大南门,因此...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二十三)

    从东山来的军政要人、东山少爷、番薯仔、斯士她,从西关来的西关小姐,西关亚瓜、凑仔婆、梳慵老妇,还有从大南路平民宫来...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二)

    受20世纪初美国华盛顿城市规划及城市美化运动影响,“花园城市”“田园城市”一类概念,在中国大行其道。1921年孙科...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三)

    市政府于1929年制定了《广州政府施政计划书》;1930年再由工务局编订《广州工务实施计划》,确定了广州市区范围与...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四)

    尽管广州也有自来水供应,但水压不足,城里很多地区,尤其是城东,还是用不上自来水。民国元年担任军政府卫生司长李树芬说...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五)

    然后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广州人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变化了。1920年落成的广东省会电力机厂,经过不断的扩建,加装发...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一)

    广州人最殷切期待的就是赶快清理战争的废墟,重建这座城市。广州受灾最严重的,是西堤至黄沙一带,以前这里是广州各种栏口...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六)

    解决了水、电供应,为大规模住宅建设,创造了条件。1928年,广州市政府组织筹备委员会,公布《修正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七)

    按市政府制定的《平民宫建设简章》要求,开办平民宫的目的是“为谋一般无地寄宿之平民及工人便利起见”,应多多设置床铺,...

  • 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六)

    一些流浪街头的人,死后无人殓葬,或曝尸街头,或浮尸珠江(怎么想起印度的恒河),也是一个造成卫生恶劣的问题。为了解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与立之花园城市(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cj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