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精粹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人人会背的《咏鹅》从一年级课本删除?取代它的诗,到底什么来头

人人会背的《咏鹅》从一年级课本删除?取代它的诗,到底什么来头

作者: 会干活的牛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07:17 被阅读0次

        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近来在翻看、钻研一年级课本,发现骆宾王的《咏鹅》被《江南》取代。这肯定是有道理的,翻看了一些资料,大致弄清楚了取代的原因。

        小学时,你学过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90%的人会回答:《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许多人启蒙古诗,曾是一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

        而今,有人翻开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作为正式课文出现的第一首古诗,是汉乐府诗《江南》。

有读者疑问,《咏鹅》被删除了吗?

仔细的人会发现,《咏鹅》依然在,只是在课本中成为了课后阅读的诗。

        汉乐府诗《江南》究竟有什么魅力取代《咏鹅》成为小学生必背的第一首诗呢?

        《江南》是一首非常简单的古诗,堪称史上最好背的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采莲的场景。

        江南之地,水多,处处是河塘,一到夏季,莲、荷都冒了出来。

        古时,在江南,采莲是生活,伴着优美和诗意。

        初夏时节,莲花开了,一个连着一个,布满整个水塘。

        一片茂密的荷叶中,年轻的女子,撑着船篙,在水上行进着。

        红的花,绿的叶,映着女子娇俏的面庞,本就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的女子不止一个,她们聚在一起嬉闹着、玩笑着。

        低头看,池中的鱼也欢快起来,游来游去。

        诗意之美,蕴含在整首诗中。

        全诗总共七句,可是,只要记得前三句就可以了。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结尾四句一直被人批评:东南西北都说了一遍,太啰嗦!甚至有人说,这是没有水准的一首诗。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四句用的是复沓的修辞,在《诗经》里,这种修辞手法最为常见。

       

        《诗经》里有一首《采葛》诗: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三句诗,每一句,只有两个字不一样,依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

        重复的语句,有一种绵长的意趣,仿佛思念被拉长,让人回味不绝。

        而《江南》诗中,复沓的修辞,带来的是灵动。

        从字面上来看,这样翻译:

        鱼儿在莲叶东边嬉戏,又游到西边嬉戏,又游到南边嬉戏,又游到北边嬉戏。

        事实上,这是一种互文的写法。

        并不是鱼儿依次在东、西、南、北各方位游动,而是说鱼儿自由地穿梭在莲叶间。

        理解了这些,眼前仿佛动了起来,仿佛看到鱼儿在水中自在的游动。

        而“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诗瞬间有了活力。

        这是一首“动态”诗。谁说文字不能动,读一读《江南》,你就体会到了。

        这是一种什么水平?这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没有被华丽词藻污染的文采。

        其实,从最开始,我们的诗歌,都是从简单中来,从生活中来。

        中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就是甲骨文。

        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

在甲骨卜辞中,有一篇《今日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一叠四句,显得匀称、整齐又紧凑。方位词的变化,只有一字之差。

        雨从西方过来,东方过来,北方过来,南方过来。

细细读来,揣摩句意,似乎云情雨意正捉摸不定地从东南西北四方袭来,气势颇为壮观。

        经过时间的洗礼,《江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它是一首好的作品。

      读惯了唐诗宋词,见惯了精妙绝伦的诗句后,也曾有一刻,洗净铅华,爱上最质朴的表达。

        简单的诗,简单的句子,也是一种美。

        其实,在人的内心深处,何曾不渴望简单的情感呢?

        曾经木心的《从前慢》在网上流传甚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读一读。

        《从前慢》就如《江南》,简单质朴,却又充满真诚。

      很多人一开始,会错过《江南》这首诗。

        曾几何时,我也不理解,这么简单的,有些啰嗦的诗,为何还会入选小学课本。

        孩子,是未开蒙的,对于诗的美,修辞的精妙,定然无法理解。

        但他们喜欢唱歌,重复的词句更容易理解并记在脑海里,而采莲,本身自带诗意。

        《江南》最质朴、最简单,而且,还适合演唱,以它启蒙,还孩子以天真,就是最好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会背的《咏鹅》从一年级课本删除?取代它的诗,到底什么来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cu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