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热的晚上,披起黑皮褛,任凭火焰和轰鸣声冲击着心脏,而我想要做的,只有呼喊而已——这是1986年的黄家驹,如同每一个狂热的摇滚信徒一样,那时的他拒绝妥协,拒绝跟随,拒绝主流,却又渴望获得崇拜。
我相信黄家驹和他的伙伴们生命里有无数个这样难熬的夜晚,无穷无尽的黑暗在潮湿闷热的夜空中溢出来,流淌到同样黑暗的眼睛里,让人觉得世界仿佛随时会彻底熄灭。虽然已经出道3年,但是Beyond仍然只是一支不被众人所知的地下摇滚乐队。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激情可以经得起几个三年的消耗,即使是太阳也要发出光芒才能被世人所见。
出一张专辑吧。
如果失败了呢?
那就向理想说再见吧。
于是,在那一年,Beyond自费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再见理想》,从包装设计,歌曲创作到录制配唱,全部由成员们自己动手包办,里面的第一首歌是当时的四名成员合写的《永远等待》。
“整晚嘅呼叫经已静,
耀目嘅灯光已转黑暗,
独自街中我感空虚,
过往嘅一切都似梦,
但愿在歌声可得一切,
但在现实,怎得一切,
永远嘅等待……”
也许,他们真的想过要在通往光辉顶点的路上一直等下去,或者在某个时间转身离开。
《永远等待》是一次尝试,这是他们第一次用粤语去写摇滚。
摇滚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如果你去把那些所有被称为“摇滚”的杂七杂八都听一下,会发现并不会有多么大的相似性,那么是什么把一个实际上十分宽泛的领域联结在一起呢?大概是现在歌手和乐迷们所谓的“摇滚精神”——当然如果要让他们详细解释这个词,也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办到。但是如果我们把那些常常混杂在摇滚歌曲里面的主题提取出来,我们会发现,隐藏在青年自主意识、爱与和平(时常包括无政府主义)、反宗教、享乐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等等这些词语背后的,有一个共同的母题——
反抗。
从鲍勃·迪伦到U2,从崔健到……(额,到谁呢?)摇滚有时是一种政治诉求,而有时则是一种本能。
80年代中后期,香港歌坛已经开始偶像化,当提及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以及陈百强、叶倩文、林忆莲,大家喜欢的是流行情歌或者电视剧主题曲,至于摇滚——U2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还在确立过程中,而约翰·列侬,他已经去世很久很久了。
虽然黄家驹当时可能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但是摆在他和他的伙伴们眼前的是一个历史良机。
接下来顺理成章地,Beyond被发现了。
找到他们的是Kinn's Productions的陈健添,一个披头士的死忠粉。
我们没办法否认,站在音乐身后最强大的力量,是资本。
1987年,Beyond以上一张专辑中的《永远等待》为名发行了一张EP,包含5首歌,全部由黄家驹参与作曲,这是他们登堂入室成为主流乐队的第一步。其中《昔日舞曲》登上了香港电台流行榜,并且成为Beyond第一首被电视台拍成MTV的歌曲。
但是大众并没有接受这群看起来桀骜又不合群的年轻人,旧日的追随者指责他们的商业化行径是对理想和原则的背叛,而初接触的又认为他们过于前卫。他们被DJ取笑,他们被粉丝背弃,他们的装扮被批评得一文不值。
但是生活总归是要继续的,何况他们的财务状况也在逐渐变好,虽说他们毕竟不是偶像,但是想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得不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大多数人喜欢,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确立了队长袖标的黄家驹带领伙伴们想方设法找寻着摇滚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同一年,他们趁热打铁地推出了首张大碟《亚拉伯跳舞女郎》,这张充满了中东风情的专辑是一次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新尝试,他们更加积极地向市场的审美靠拢,在音乐中加入了更多的电子元素,使旋律更柔和更易于接受。
这样的策略获得了一定的良好反响,有乐评人赞扬了这张专辑的音乐水准和整体企划概念,同名主打歌也获得香港电台龙虎榜周冠军。第二年,他们沿着这样的道路推出了风格更加柔和的《现代舞台》,越来越主流的风格和Kinn’s在投入上的掣肘,使地下时期的歌迷开始大量离开,而在主流乐坛却依然缺少足够的知名度。
陷入瓶颈的黄家驹决定带着伙伴们改换门户,1988年,Beyond与新艺宝签约,这也成为他们事业生涯的转折点。但是新艺宝采用的日本唱片工业的包装和企划模式也势必会改变他们音乐风格的走向。
1988年9月,Beyond推出了队史上的里程碑《秘密警察》,黄家驹创作的《大地》,在音乐风格上脱离了Beyond一贯的摇滚风格,但是凭借着迥异于同时代香港主流流行乐的视野和家国情怀而独树一帜,从而获得了1988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奖,成为Beyond出道以来最成功的一首歌。Beyond从此名声大振,他们在那一年发行了一张精选集,并把演唱会开到了北京。
不知道黄家驹曾经向往的是不是接下来的岁月,1989年,Beyond发行专辑《Beyond IV》,并取得双白金的销量成绩;同年,由黄家驹作曲的《真的爱你》获得1989年十大劲歌金曲奖以及十大中文金曲奖,这beyond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90年,Beyond发行粤语专辑《命运派对》,其中《俾面派对》获得十大中文金曲第一名;黄家驹亦凭借歌曲《光辉岁月》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佳填词奖”。与此同时,也开始有电影和电视剧的片约也开始多了起来。
哦,原来做明星是这个样子啊。
回想开始出发的时候,虽然一无所有,但是凭着骨子里的摇滚和叛逆,即使是再小的场地上,也能嘶吼出最畅快的情绪来。
这样的感觉现在还在么?
为了无聊的应酬,不得不放弃自己享受音乐的时间,这样永远无法彻底做自己的无奈,真的是曾经开始出发时所想要得到的么?
1991年,黄家驹和伙伴们一起站在了香港红勘体育馆,他们是历史上第一支在那里开唱的乐队。在这里开唱意味着Beyond在香港流行音乐地位的正式确立,因为超过1万个固定座位,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是填不满的。也正是在这次演唱会上,来自日本Amuse公司的老板大里洋吉,因为对Beyond的技术和作品大为赞叹,与Beyond签下了四年的合约。并将这支已经在香港获得成功的乐队,带到了日本。
据说,黄贯中至今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去日本发展。也许是因为黄家驹此时已经对香港失望透顶——这里其实根本没有摇滚的立足之地。想要获得成功,唯一的道路就是不断地媚俗,一点一点地讨好市场,一点一点地丧失精神,终日奔波在客套和应酬中,带着面具站在闪光灯下,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日本是一个更广阔更多远的市场,在这里可能会有转机。
但是真的会有不同么?
很遗憾,并没有。
叶世荣说,“慢慢我们才发现,日本也是一个以流行为主的市场,日本就是一个变大了好几十倍的香港。”
在日本的发展期间,Beyond推出了两张日语专辑以及三张日语EP,不过成绩平平。
如果你是天皇巨星,任性而为说不定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所有人的饭碗都在仰仗着你,但如果你不是,那就得乖乖听公司安排,何况你身处异乡,语言不通。
所以黄家驹在日本并没有获得他想要的自由,反而是更多的“俾面派对“,更多的浮华喧嚣,甚至于曾经最抗拒的游戏节目也不得不接受。所有成员的情绪都在最低谷,甚至比当初起步时的状态更苦闷,以至于黄家驹一度想解散乐队。
1993年5月,Beyond发行粤语专辑《乐与怒》,Beyond回归到了最开始的摇滚曲风。其中由黄家驹作曲的歌曲《海阔天空》获得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奖、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奖”。 这一年是Beyond成立十周年,《海阔天空》记录了Beyond十年心路历程,也承载了乐队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但是谁能想到,这会是黄家驹的绝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1993年6月24日, 黄家驹在参与富士电视台节目录制时,不慎从舞台上不慎跌落,昏迷不醒,6月30日在东京去世,终年31岁。
“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音乐不是娱乐那么简单,是生命里面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都不可以没有音乐。我是音乐人,我会尊重音乐!如果没有音乐,我会死,我真的会死!不可能没有!”这是黄家驹生前留下的对音乐的感言。
我们常常感叹,为什么天才总是如流星划过。黄家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他带给我们的是对摇滚精神的追求和努力。也许在天堂里,这个永远在追寻着的天才可以真正的得到释放和解脱,愿他的创造和摇滚的精神永不磨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