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悦读美一天#Day 61
#三叶草故事家族#新书抢鲜读day20# 《巴夭人的孩子》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摄影图片配上文字,制作而成的书。
震撼的就是视觉效果,
湛蓝湛蓝的海水,清澈见底,
一条独木舟穿行于水面。
猛一看,一副天堂美景的样子。
大跨页,
蓝天蓝白云白,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海水里,
大概是很多人梦里想去的地方。
下一页,照样是个大跨页,大跌眼镜:
蓝天白云之下海水之上,
是零零落落的吊脚楼一样的棚户聚集区。
棚户区的棚子清晰可见破破烂烂,
有的屋顶垮着,有的屋顶只有一半,有的甚至几乎没有了屋顶。
做为支撑的木头也没有一根是直的,弯弯曲曲歪歪扭扭地支撑着这些棚子。
棚户区下面是三三两两的独木舟。
第一个孩子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有着少见的冷厉,第二个孩子眼神温和,第三个孩子纯真羞涩。
像远镜头忽然拉近,
巴夭人的生活一下子近距离闯进我的眼帘,
破落的棚子下面独木舟上就是孩子玩耍的地方,
衣服似乎完全不需要,光着的娃们三三两两,
有一船四个娃,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超过五六岁,余下三个看起来三岁都不到。
做为一个虽然会游泳但仍然无比怕水的人,
实在觉得不可思议。
也许都是大海的孩子,海上出生海里生长,水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这本书,以巴夭孩子的角色,讲述了整个故事,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这里在别人眼里美的像天堂,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只知道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天堂也好,地狱也好,我无法选择,因为这是我的家)
我们住在岸边不远的珊礁上用红树林的树干和棕榈树树叶搭起水上屋。
我们偶尔上岛聚淡水、砍柴、躲避大风。
我们的一生和水有关,游泳和划船对我们来说,就是走路一样容易。
我们每家都有很多的孩子,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几岁。
爸爸每天出海打鱼,能不能打到鱼,决定了我们当天能吃饱或者饿肚子。
妈妈每天从早到晚也是家务忙个不停。
比起家里的窄小,我更爱广阔的大海。
我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跳到大海里,打水仗,爬树、荡秋千,
奶奶说,我们长大了就要跟爸爸一样出去打鱼。
这些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
冷静得像一块石头。
仅仅看图看到的是一幅一幅的美景,
同时读到的文字又是冰冷冰冷没有温度的。
也许孩子们不读书没有电视没有网络,
没有和外面的世界接触,
以为世界不过如此,
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
出生,玩水,长大,打鱼,生娃……
娃再一次循环。
所以他们也可以很平常的描述,不悲不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没有更多物欲的追求。
在我小时候,
没出村子之前,以为所有的村都和我村一样;
出了镇子又以为所有的镇都和我镇一样;
很多年后,转过了一些地方。
才发现,不是这样。
即使在高铁车程4个范围内也大有不同。
以致于,
常常下午穿山越岭,在十万大山里,
晚上高铁一觉睡醒,
恍忽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对于阅读这本书我这样的读者来说,
会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群孩子,
对那些孩子的遗憾,不能受教育,
没有办法选择未来。
不过,
也许对那些孩子来说,就这样也挺好呢。
读这本书,常让我想起另一群民族也有一个瑶字的孩子,实在是太相似了。
巴夭的孩子,生在海上长在海里,住在水上棚屋里,有很多兄弟姐妹,靠海吃海,长大惟一的出路就是像父亲一样去打鱼。生活简单清苦。
这群瑶族的孩子,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住在大山里的棚屋里,有很多兄弟姐妹,靠山吃山,长大惟一的出路就是像上一辈一样继续种玉米。生活简单清苦。
也许,于全世界来说,贫困是一样的:
没有土地;交通不便,和外界的接触少,贫困;不能受教育,没有文化;孩子多,病无所医,天生天长。由此造成,生活方式简单,一辈一辈重复循环。
现在,
能听说的仙本那,是美丽的世外桃源,
是世界著名的海底旅游中心。
不知道书上的这些孩子的生活,
现在是不是得到了改善,
是不是认识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生活受到了冲击?
而这些瑶族的孩子,
倒是知道现在已可以受更多的教育,
有了更多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