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有焦虑的,像仲夏的蝉鸣,躁动不安。
有些事还没发生,人便沉浸在消极的情绪当中,念头成了一根绳,系在腰上,面前是堵厚墙,意念将其空想成万丈深渊。
一个人自我浑噩地在思维的层面来了一次蹦极,继而贪婪焦虑的快感。
上周我总处于这种模糊的困境,十二点入睡,连续三天失眠。
闭合眼眸——
挣扎、纠结、思绪洋溢,本像是深陷一场痛苦的梦境。
凌晨一点,睁开双眼,原来我还伫立在梦境的边缘——
额头冒汗,手背一擦,躺回去。
周而复始。
呼出一口气,仍胡思乱想,想了很多,想得很细,最后巴不得把失眠的理由归根于
“因下雨没有运动,产生不了多巴胺”。
是挺糟糕,但外人看来——
郭栩鹏,你一如往常。
这种往常属于他人看待事物的惯性,其实每个人的心事都不会轻易浮于表面,像鱼的悲伤,知道下一秒会被一刀两断,知道接下来会静止成尸。仍沉默着,死死地沉默着,相反
,没人会刻意洞察它面临死亡时,湍急如水的呼吸,被鳞片簇拥得滚烫的身躯,还有被锃亮刀锋涂抹的眼睛。
彼此都习惯误认它的沉默是顺从,是一种与生俱来被主宰的顺从。
可那人最后被什么主宰?
大自然?
命运?
不可抗拒?
我只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被所谓的他人而主宰。这主宰比用刀横至脖子更恨,稍微煽动一点欲望,自个便迅速焚燃。
为什么大学女孩能接受裸贷?
为什么男人会吸毒家破人亡?
为什么一切觉得仍是不够?
但一切又大抵如此。
“不如此”的,我想了想,或许彼此都清楚欲望的错,却不想承认被欲望所占,每个人都暗地说着,“一切属于正常前行”。
这前行,走着走着会发现肺里的空气不够用,走着走着嘴角会不自觉地“咝”了一声,走着走着想找些更加清晰的字词掰正姿态,没想到仍被广告乱了心智——
“一刀999”;
“空调买得对,老婆才能搂着睡”;
“有了奥德赛,情人不用往家带”。
我们都想找一丝光,后来我们都发现一丝光推翻不了黑暗。
2
是挺自找的——
简单的道理推翻不了自省,简单的新闻刺激不了同情心,简单的慈善众筹不了资金,太有故事性的慈善却像都充满诈骗性。
很矛盾。
像很多人崇拜记者,因为记者给人正义感,都在揭发真相。
相比之下会很讨厌狗仔,反感狗仔没半道德水平,没心没肺地揭露他人隐私。
但是抚心自问,这些年下来你们记住了或者找到了一个有亮点的记者没有?还是偏偏记住了一些狗仔的名字,并期待他能继续揭秘一些大明星。
我是焦虑一个内容管制的体系里,标准化的东西跟当下现代化的认知不相符。我们好像不喜欢好的东西,或者重新把“好”定义了,稍微有点坏的东西说不定就是当下的“好”,因为我们聊天早不发正经的表情包,让我们大笑的往往都是一些脏意味。
简单的一句“我的心烙有恨你的印记”已毫无语言张力,反之一句,“我去你母亲的小饼干”更符合现代化的认知,再譬如5月20号,很普通的日子,但现在说网络情人节已显得过时,近年都流行说CP节。
既然如此,郭栩鹏,你这焦虑是否有点自找?因为你根本没能力改变什么,推翻什么。
的确,是很自找的。
为什么不放弃?
总有些人,触碰现代化的认知后才知道原来自个底色悲凉……
那怎么办?
彼时彼刻解脱不了,我不知道怎么办。
3
我看喜剧片、综艺节目很早就不笑了。
最近尝试看恐怖片《乡村老尸》,共四部,暂时看了两部,1990年代的鬼片,整体画面偏蓝,不高清。这类残缺的、模糊的东西,更具氛围感,毕竟过往的鬼片别于当下,过往的鬼片怨气很重,仅能靠怨气解释鬼的存在,而现在的鬼片都需要科学化解释不是鬼,而是药物所致的幻觉、陨石所产生的幻觉。
我看第二部《乡村老尸·色之恶鬼》时,单封面已很赤裸地散布恐怖的氛围,情节真的太惨,我不太敢写下来,怕写下来,你们会被恶心到,属于——“这仇不做鬼不能报啊!”
看完后恐惧感仍在,现在我真的很需要这类恐惧感,借助强烈的哀怨冲击心腹深处厚实的石坝,我需要让一些分支流淌,融合新的创作,像着魔了,又身不由已。
虽然所有的鬼片都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每部鬼片背后难堪的故事都让人觉得不报无法消气,甭管那个年代,人容忍的程度一直不曾扩张,甚至因物质呈递减。
除了公共人物,很少看见现实生活上有钱人的脾气偏向温和。开好车的人,在没红绿灯的人行道总比普通车快,试图证实什么,惹人注目还是惹人羡慕?
后知后觉,“羡慕”一词除了跟“嫉妒恨”,再没其他合适。
我从不觉得仇富是消极是贬义词,恰恰认为足够的仇富,才能减少炫富,才能让炫富的人意识到要考虑帮助穷人,因为化解恨最好的方法都是关于爱。好的鬼片了即便哀怨多深,最终都是为了宣传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