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黄鹤楼最初的印象始于这首广为流传的唐诗,以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象中的黄鹤楼似乎总是和哀愁离别挂钩。
前几天去武汉特地拿了个黄昏登黄鹤楼。坐车到长江大桥,穿过户部巷,上去一道很长的阶梯就是黄鹤楼。
五层飞檐,层层叠高,直耸云霄,金色的琉璃瓦映着绿树蓝天,廊檐下铜铃唱出悠悠岁月。巍峨雄壮自不必说,令我诧异的是黄鹤楼竟然丝毫没有哀伤忧愁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歌舞升平的欢快感。
殿堂敞亮宽阔,照壁上贴着巨幅黄鹤升天图画,画上仙乐渺渺,幽幽若诉。一瞬间仿佛回到盛唐,胡姬美酒,恣意歌舞。
这幅画记载的是黄鹤楼的传说。
长江边上有一个旅店,店主非常善良,经常接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这一接济就是十年。日行一善尚且不易,何况十年。这天,老人忽然对店主说:“我要回家了,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我送你一个礼物。”说完,老人从怀里拿出一只笔在墙上画了只翩翩起舞的黄鹤,画完后,黄鹤竟然真的从墙上走下来继续起舞。店主这才发现自己遇上了神仙。从此黄鹤楼声名远播,人们争相来看黄鹤起舞,店主也因此发了大财。
又是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总是十年?是编故事之人随口乱说还是古代的历法与现在不同?现代人的寿命能有几个十年何况古代人?)神仙老人又忽然出现了,他对店主说:“我的恩情还完了。”然后就骑着黄鹤飞升九天。
这个故事当然是后人为了附庸风雅而杜撰的,故事包含了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的思想。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教人向善,做好事得好报。今生的一切苦难都是为了来世的修行。果真如此吗?今生的“我”其实是感知不到来世的“我”,那么今生的“我”为什么要替来世的“我”修行?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东吴(公元223年),最初的目的是瞭望守戎的军事楼,因黄鹤楼地处长江之滨,占据绝佳的地理位置。后来东吴被晋所灭,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失去其军事价值。随着江夏城地的发展,黄鹤楼逐渐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文人骚客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闻名遐迩。
历史上的黄鹤楼多次毁于战争中,却是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四楼保存有各个朝代的模型。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以清同治时期的黄鹤楼为原型重建的。最初的遗址被长江大桥占用,现在的位置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之巅,俯瞰武昌,汉口,汉阳三镇。
夜幕缓缓降临,走下一阶阶无穷的台阶,夕阳在长江对岸上演一场华丽的告别,武汉的夜生活开始了。
卖鸭脖的,卖烤串的支起了残破的油布,沿江摆满了一排。武汉女人特有的吆喝声带着北方的豪迈和南方的细腻。扑面而来的烟火气飘到对街成人用品店鲜艳的霓虹灯上,荷尔蒙四处涌动。
我忽然想起了生活秀中的来双扬,在吉庆街开一家久久鸭脖店,婚姻不幸亲人相争后遇到了一个天天来买鸭脖的男人卓雄州。这个男人有点经历,有点小钱,是来双扬经历种种痛苦后最后的希望。来双扬毅然地献出了自己,然而却成了卓雄州生活的调剂品。
结局当然是苦涩的。来双扬依然在吉庆街卖鸭脖,带着笑脸迎接每一位客人。
灯火渐暗,我坐上出租车返回,特意告诉师傅走一桥(既武汉长江大桥),排挡烟火渐渐远去,只留江风习习,流水潺潺。
长江之水千载永不停息,生命的滚动也永不停息,你愿意做随波逐流的人,还是不放弃自我挣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