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分钟刘润5分钟商学院
刘润商学院016 | 结果偏见

刘润商学院016 | 结果偏见

作者: 海涛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6-10-17 22:59 被阅读1346次

    得到APP中《5分钟商学院》专栏笔记。刘润,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


    01 概念

    行为经济学的两个假设:

    1. 信息总体是对称的,就是你知道的我大概都知道;

    2. 人总体是理性的,我们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选择。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其实人在很多的情况下,并不真的那么理性。

    结果偏见: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地有道理,可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

    刘润介绍了两个避免结果偏见的方法:

    1. 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绎法。从结果中推导出原因的过程叫做归纳法,但得到原因后,一定要在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确的结果。
    1. 用三个问题来武装自己:

    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认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认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宝玉上的瑕疵呢?

    02 分析

    不读书就是没文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过思考。就是看到很多成功人士分享来分享去,“心里嫉妒”,总想找人家茬,觉得成功人士“放屁都是香的”这个观念不对,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概念来阐述,原来这里有个结果偏见的概念。

    既然说案例,在足球界,萨基这个名字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萨基从不知名的教练被贝卢斯科尼慧眼识珠带到了米兰,塑造了米兰的辉煌时刻,曾经的58场不败成为一个传奇。萨基的成功到底是什么?离开米兰之后,他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成绩,包括后来二进宫回到米兰。是萨基成就了米兰?还是米兰成就了萨基?

    还有一个常规的套路,就是一个人成名之后(或者说成功之后),往往能够用自己过去经历的艰辛岁月赚取很多的关注,一般都是经过这样的吃苦让他成长了,但其实有多少人都在吃苦,也总结了经验教训,但却不能够成功呢?这么说是我也吃过苦,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能够向别人以吹牛逼的方式说出来的机会,因为我没有成功这个背景墙。

    有时候,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到有人成功的因素,也会说,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们死了。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当初看到这个商机的只有马云一个人吗?当初继续坚持的只有马云一个人吗?能有这么大感染力的只有马云一个人吗?都未必,但是他们都死了,只有马云一个人活了下来,到底什么才是支撑他成功的关键原因。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这么想其实也是有理论基础的,就是凡事都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系统中的多因素协同造成的。但是这些因素有的显现,比较容易看到;有的隐藏着,可能根本没有被发现。而这个多因素协同的函数也没有办法被发现。所以最后,能够总结出来的因素都是大家容易看到的,并且希望看到的因素。

    举了极端的例子。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他说,自己28年如一日的一直坚持买一组号码,终于坚持付出有了回报,他成功了。他总结的这个经验你能借鉴吗?另外一个中大奖的人可能总结,他利用先进的数学分析方法对每次的投注进行预测,终于取得了成功,知识就是力量。他总结的这个经验你能信吗?其实纯粹的数字组合彩票就是随机的,而且每次都是孤立的,所以每次出现什么号码与以前的号码没有任何关系。如同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如果连续10次都出现正面,那么第11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有多大?其实还是50%。

    成功总结出来的因素并不可靠,需要我们自己再去甄别,刘润老师也帮我们提出了两个办法。另外,对于失败总结的因素其实也不可靠,有些人说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能更可靠一些。但是这也存在结果偏见,就是你失败了,大家就会认为你做的所有可能都是失败的因素。即使就如同评论里有人写的,对于胖东来成功时的分析和失败时的分析,因素居然惊人的相似。而小米其实没改变什么,原来互联网销售的先锋,也变成了原来被唾弃的传统渠道的手下败将。

    03 收获

    对于影响结果的真正因素的分析,可能真的是分析不出来所有因素。我们只能不盲从不盲信,运用自己的逻辑和知识正确的分析和认识,避免被误导。

    这样说来,标杆学习这种咨询方法可能是错的。


    想到哪写到哪,逻辑不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润商学院016 | 结果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pz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