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尺瑰岩》向阳花悅己
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作者: 息影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9:05 被阅读11次
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荆棘鸟,是传说中的一种奇特的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从离开鸟巢的那一刻开始,它便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然后,放声歌唱。

那歌声凄美动人,宛如天籁。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气竭命殒,以身殉歌。最深的痛苦,换来最美的歌声。

荆棘鸟觉得只有荆棘树值得它执着地追寻,流着血地歌唱,义无反顾地献身。

我不禁想:它在寻找荆棘树的路程中,有没有错把其他树当做荆棘树的时候?有没有疲惫得飞不动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插向荆棘枝条时,有没有想要躲避那种钻心的疼痛的时候?

在它刚刚离巢追寻的时候,一定认错过。有几次,它刚想要把身体刺向“荆棘”,其他成熟的荆棘鸟阻止了它。

可能也有好几次,因为没有成熟的鸟伴同行指导,它无畏无惧地把身体刺向“荆棘”,甚至都流血了,却没有美丽动人的歌声涌出。

沉默的事实让它明白,它找错对象了。于是,它果断地抽出流血的身体,休息疗养片刻,继续飞行。

在持续的飞行中,它一定有过十分疲惫的时候。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

无边无际的海面,不知道哪里有自己想要的树枝,不知何时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歌唱。

太疲倦时,它甚至想要俯冲下来,干脆钻进海水里,了却这漫漫长路,不再疲惫地追寻。

可是,刹那间,祖辈们那神秘的歌声似乎在耳畔想起。高远,凄怆,撩动心弦。

那一声声来自生命源头的歌声,就像一声声温柔的召唤。它的浑身顿时又充满了力量。

它飞越大海,飞越山巅,飞过深壑幽谷,飞过千万村落。有一天,它终于看到真正的荆棘树。

它久久地望着眼前这棵树,一瞬间,甚至怀疑其貌不扬的它就是自己穷尽力气追寻的目标。

不过,事实就是如此。祖辈们确实是因着这树追寻,因着这树歌唱,因着这树流血死亡。

它也将如此。流着血,歌唱着,生命一点点流失。

它有点颤惊,有点渴望,还有一种莫名的喜乐。

它开始行动。身体一点点刺向最长、最尖的荆棘枝条。疼痛,越来越强烈的疼痛。

它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流血。血流得越来越多。就在它快要承受不住那钻心的疼时,突然身体里迸发出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直冲向喉咙,霎时又冲出来。高亢而清脆的歌声在天地间响起。

日光为之静止,河水为之呜咽,所有花草黯然神伤,林间天籁也悄然无声。

天地间唯有这只荆棘鸟在歌唱。此刻,宇宙间,唯有这支曲子萦绕。

殷红的鲜血,顺着枝条缓缓流下,滴落在泥土里,瞬间就不见了。

荆棘鸟的歌声逐渐微弱,最终也消失了。

天地又恢复如初,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不过,我听见了那歌声。以后,它再也没有消失过。每天,那歌声都向我讲述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很高兴与你相遇!

公众号:旷野玫瑰。

息影微信:duiyueyuying

相关文章

  • 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荆棘鸟,是传说中的一种奇特的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从离开鸟巢的那一刻开始,它便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

  • 殉爱

    听说世上有一种鸟,它一生只歌唱一次,一曲终了,气竭命殒,以身殉歌 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为了所爱的人,不惜以身殉爱,香...

  • 20180111周四

    感冒,没锻炼 大惑易性。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So why is it...

  • 荆棘鸟——歌声至美,以身殉曲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

  • 庄子未读完(3)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

  • 别爱的太满?你去爱一次试试|原创

    别爱的太满,只是身不由己;别睡的太晚,谁能唱一曲助眠? ——题记 最近,几位为情所伤,以身殉爱的女子刷了屏。 都是...

  • 散文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 不畏人言,以身殉梦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很喜欢这段话。他有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

  • 永遇乐

    永遇乐 端午節有感 屈子沈江,以身殉國,是耶非耶?艾葉香粽,龍舟競渡,歌詠一腔血。孤忠一片,...

  • 如幻大千 惊鸿一瞥

    一曲终了 悲欣交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荆棘鸟:一曲终了,以身殉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r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