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蒙主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马云退休,确切地说是54岁提前退休,而且比大多数人预料的还要早,毕竟88岁高龄的李嘉诚刚宣布退休没多久。
当然退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人一定很羡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其实就是人生从做加法到减法的过程。
如果他们想继续工作,依然有做不完的事情,或者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毕竟控制的财富都以经济体计算了。以前这种模式,就是不停地开拓新事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应对新的竞争,这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
而最终的人生算法,一定是从做加法到减法的过程,毕竟个人精力有限否则就会被工作所累。
其实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的,开始都是在做加法,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到各种工作技能、开源节流的理财投资方法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然后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逃离熬夜、奋斗、工作狂的模式,开始做减法。
追求极简生活,就是在做减法
不想去应付应酬的人,渐渐远离他们,让他们从朋友圈里消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注重精神上需求,写写字、画几幅小画、拿起多年未打开的书本,甚至是开始做手工、木工,做更多陶冶情操和自得乐趣的事情。
就像《瓦尔登湖》里描述的生活场景,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甚至远离满是钢铁水泥的城市,找一处山清水秀空气养肺的地方,休养生息并且考虑写写东西,把经验分享给年轻人。
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专业人士纷纷预测十年以后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尤其是体力、机械重复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如果是这样,工作形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退而不休也许会成为常态。
如果想退休之后生活还不错,那在退休之前必须做好财富和健康保障。年轻的时候我们努力做加法是没错的,各种尝试带来新的挑战和生活体验,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而且能做得好的事情。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减法。比如熬夜奋斗这件事情,人人都知道对身体有害,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做减法让那些有害的生活习惯彻底消失。
还有带着父母一起旅行,去哪不重要,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一家人走走看看让生活没有遗憾。
专注于能力圈,就是在做减法
开始学习投资理财的时候,股票、债券、基金、黄金、银行理财产品、不动产,甚至期货、外汇、股权投资都想学习一下。总是抱着多多益善不断试错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投资品种必须与个人的性格匹配。
厌恶风险也不奢望一夜暴富,十年资产25倍的增值目标,只要家庭和睦大家目标一致,努努力肯定能实现。这样像高风险的期货、外汇,以及极度保守的基金、黄金就可以排除在外了,不断做减法,建立自己的核心投资能力圈。
在单项投资中,比如股票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不熟悉的行业或者股票坚决不买,也是在做减法。就像减肥甩掉赘肉一样,卸下包袱才能身轻如燕。不能看着别人P2P理财或者比特币“赚钱”了,就急不可耐地跑去当韭菜。
实际上不管是股票投资还是不动产投资,只要能精通一样,然后重复十到百次,该踩的坑用小成本试错,拥有独特的市场眼光,以后靠复利理财都是能衣食无忧的。
真的没有必要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是一种大智慧,放下你的焦虑。
人生算法,就像设计自己的APP
人生算法的说法总是有点抽象或者故弄玄虚,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然后变得可行也是一种能力。人生算法就像设计自己的APP,你希望它有什么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哪些模块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界面是否友好?
不同银行的APP使用感受大不相同,有些在进入界面各种认证就让人抓狂,想马上卸载掉。还有大家常用的支付宝、京东等APP,每次升级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功能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好事。
虽然界面越来越漂亮,但是通常点击三次,都找不到自己想找的功能,你能感受到他们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多,无限膨胀的感觉,但是使用体验越来越差。如果这时候有个替代的产品,只要操作便捷,就想立即换掉。
就像放广告的时候插播电视剧的感觉,所以大家用电视只会越来越少,不被生活的琐事所累,也是大家想做减法的初心。
去掉生活中浮夸的装饰和标签,还原自己的本心;从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到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不仅仅是做减法那么简单,还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活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