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高手的战略、高效学习,今天来讲如何破局——把想做的事情做好。主要是4个思维模型:
一、系统思维模型
系统无处不在
印象中,在非洲大草原,狮子是比羚羊高级的多的物种,它们站在草原食物链的顶端。
但真实情况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在现场,你能看到狮子懒洋洋的趴在草地上,而身边数十米就是成群的斑马、羚羊在安静的吃草。
当地人知道,狮子捕猎的时候,只会挑选那些老弱病残,这样抓起来胜算更大。狮子想的是,我要盯准跑的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想的是,我得跑得比那个瘸腿的家伙快一点。
换一个种群进化的角度。狮子平时靠吃斑马中的老弱病残为生,帮助斑马进化。一旦遇到旱灾,狮子这种繁殖能力低、对肉类需求很高的动物极易灭绝。而斑马却极其强悍,哪怕死了一大半,第二年雨季一来,又是一大群。所以,谁强谁弱,很难界定。
这就是真实的系统——从个体得到的结论和从系统角度得到的结论往往截然不同。
2.还原论与系统论
还原论的方法是:任何复杂事物都可以拆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福特的流水线技术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将汽车的零件不断拆分反复做,从而提高效率。
与之相对应的是系统论。它有三个要点:
- 所有系统都由元素、关系和功能组成。
- 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 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功能也不变。
这里讲系统论,不是说还原论不好,二者没有好坏、高下之分,只有应用场景不同。
比较简单的事物,可以通过拆分来解决,而复杂的东西必须通过系统来解决。简单说,当一个事物超过了我们认知所能理解的程度,它就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我们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去解决。
比如,我们要学好英语,如果这个过程我们很清楚了,直接拆分为听说读写等模块学习就行了。而如果我们对学英语一无所知,就有必要系统思考,先了解都有哪些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开始学习,这比一开始就背单词、听VOA要有效得多。
系统思考是在还原论之前的思考。如果还原论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主动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找到关联,发现突破口。
比如,如果你长期努力却没有成长。试着从“跑步机”上下来。
在跑步机上跑步,好像你一直在前进,公里数不断增长,你也大汗淋漓,可问题是——你在原地踏步。
如果你退后一步,看到整个系统,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关注真正的成长目标,你的成长只是虚假的数字增长,你必须改变结构——从跑步机上下来。
传统分析思考的方式与系统思考方式的区别:
要了解系统,最好的办法是将系统的各个因素视觉化,在大脑中构建整个系统的心理表征。这刚好是我在做的事情——成为知识体系的手艺人。
3.第二序改变
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中提出了第一序和第二序的改变理论:
- 第一序改变是状态改变
- 第二序改变是模式改变
这两序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改变系统的结构。前者仅改变元素的数量,而后者改变结构,是对事物本质的改变,如果方向正确,就会出现涌现(产生了新质)。
如果你在开手动挡的汽车,踩油门是第一序改变,而换挡是第二序改变。如果你陷入一场噩梦,你在梦里逃跑、躲避、打架……都是第一序改变,而除非你醒过来,才是第二序改变。
这个世界绝大部分运作,都不是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生。如果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
我们身处系统中,但经常在一个点投入过多注意力,导致“不见庐山真面目”。解决的方法是:退后一步,看到系统。
按照时间和空间区分,有两类特殊的系统: 回路和层级。
二、回路模型
回路是一种时间层面的系统,结构非常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循环。但我们经常深陷其中,却不自知。
下面这四种回路非常常见。读后想想自己,简直触目惊心。
四种死亡螺旋
1.穷人心态
- 忙——乱——更忙
- 稀缺——想眼前,不考虑长远——更稀缺
-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多——物质更匮乏
2.投入不足
企业也好,个人也好,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 投入不足——无法突破——投入更加不足
3.工作狂循环
- 工作狂——家庭投入少——没有成就感——工作狂
4.做自己
就是强烈希望得到他人认同,做自己。
- 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更饥渴的求认同
自增长引擎
好习惯是效率最高的自增强回路,因为它不需要消耗意志力。鉴别一个习惯好不好,只需看它是否能够形成正循环闭环。
一些优秀的自增长引擎:
- 学习——成长——增值——学习
- 锻炼——精力充沛——锻炼
- 善意——回报——善意
- 兴趣——投入精力做到足够好——获得他人表扬——更强烈的兴趣
-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模型(上一篇内容):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输出产品——发现更深入的问题
- 信任环:信(相信)——任(任用)——更相信
需要注意的是:正循环和负循环必居其一。如果你什么也不做,你只是被动选择了负循环。
破局的方法
第一步,识局
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要警惕的是:长远的损失是什么?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自我激励一下:这个长远的收益是什么?
第二步,逆时间打破循环或顺时间搭建正循环
我现在很忙,是不是因为忙让我更忙呢?
我现在很穷,是不是因为穷导致我做出了更短视的决策呢?
如果今天我效率很高,怎样让这个高效率带来以后的高效率?
第三步,主动学习一些自增长的技能
下面这些技能对个人非常有用,可以帮你破局:
- 破读写关。读让你接触到更优质的观点,写让你将好想法整合成为你自己的,从而更好的阅读和写作。
- 破英语关。英语能力让你获得互联网上90%的资源,在成长中让你的英语不断精进。
- 破社交关。人际关系让你认识更多的人,加速你的成长,从而更加强化你的社交归属感。
- 破解决问题关。解决问题有一整套方法论,越是解决问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 破聪明的善良关。善良是世界上传递最远、增长最快的东西,但笨聪明的善良带来负循环,而聪明的善良则会自增长。(下一次会讲到)
三、层级模型
层级的关键是抓核心抓本质的能力。最本质的东西就像剥洋葱,你必须一层一层的剥。
但低手往往困在低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个乞丐在巷子口讨饭。甲对乙说:“我要是皇帝就好了,我就让公差把这条街的剩饭全部都收来归我,不用讨。”乙说:“你就知道讨饭!我要是皇上,我就打个金斧头,每天砍柴去。”丙嗤之以鼻:“你们两个穷鬼!都当了皇上,还要干活吗?让娘娘们天天烤红薯伺候我吃!”
故事很搞笑。但是,比这更可笑的是《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这样的鸡汤,我也曾经深受其害。
快递小哥的坚持让人感动,但他没有成为马云。努力确实重要,但不能陷入低层次的努力。
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资源、金钱等。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观。
所以,努力也是分层的。
第一层次:很坚持,很努力
太常见,不多解释。
第二层次:有方法论的努力
看两个例子:
-
控制愤怒。在心里默默的数数。第一,不能正着数数,1、2、3、4……这是战备状态,到了10就准备冲出去打架了;第二,不能按顺序数。应该倒序跳着数:13、11、9、7……数到一就平静了。持续做上一段时间,比你事后写一百篇反思都要好。
-
用拆书法读书。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循环升级法。这样读书的效果,比干读一百本书都要好。
古典写道: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一定有人曾经经历过,并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需要的只是学习,把这些方法整合好。
第三层次:更少目标的战略努力
这个方法我们我们在第二部分《高手的战略》已经讲过——成为头部。这里就不啰嗦了。
四、控制点模型
控制点模型是前面三个模型的具体运用,它照顾到各个层级的各个元素,在元素之间形成相互堆叠的关系。在做事的时候保持专注,搞定一个元素,迅速切换到下一个。
Step1:多层布点
区分几个关键层,每层设置2-3个控制点。看到系统,同时关照各层级。
迈克尔·波特在企业战略界的功力毋庸置疑,他提出的“五力模型”是战略界的黄金定律。但是波特自己创办的咨询公司Monitor Group却在2012年破产。我们因此就能说波特的战略理论错误吗?其实这家公司的问题出在经营管理层面。
愿景、战略、资源、管理、执行,这些层级都很重要,但一定要多层布点,关照到各个部分。这和重点论并不冲突。
布完点,就要做事了。
Step2:单点可控
影响我们做成事的有四个因素:
- 能力,个人拥有,非常稳定,短期不变;
- 努力,我们能控制,但根据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 困难,不由我们控制,客观存在,短期不变;
- 运气,不由我们控制,经常发生变化。
根据内部外部、稳定性,可以划分为下面这四个象限。
我们要优先解决稳定和内部的因素。能力要首先考虑;困难虽然不能控制,但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难度;努力要让它保持稳定。至于运气,是外部的,完全不可控的因素,不要管了,但有一点要注意:避免极端的坏运气对我们的毁灭性打击。
所以,对单个控制点,关注顺序应该是:能力>难度>努力>运气。
Step3:目标折射
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折射,而不是走直线。
为什么呢?因为阻力最小。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立志如山,行道如水”。为什么行道要如水?水在流淌的时候,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
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让你有效达成目标。
最后的总结:
破局的四个思维模型是系统思维模型、回路模型、层级模型、控制点模型。读完文章后,你需要主动整合,破你思维里的局,然后迅速转化,破你生活中的局。
思考时刻:
- 破局思维的4个模型与你之前的做事方法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真正区别在哪里?(让知识为你所用,让我们一起过过招。)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每天陪你读点书。如果喜欢,请帮忙点赞或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