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散文
如何让一本书不至落入尘埃

如何让一本书不至落入尘埃

作者: 滔滔不绝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16:58 被阅读179次

    以前我很喜欢书,但,像是收藏。跟红酒一样摆在书架,年久,落上一层灰尘,我又是一个懒惰的人,一本一本的用毛巾擦拭这事,我还真干不出来。

    有一天,我想通一个事。书这东西摆在那,看着心里舒服,是情怀的层面。要想让它释放生产力,要像废料一样撒在自个脑袋上,就像撒在庄稼上一样。看似损坏了它,实际,那才是它的价值。

    书里的知识并不能改变命运,把知识装进脑袋里,才会最终和书一起成为真正的理想中的自己。在我看来,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想明白一些事情,想明白了,人才不会那么浮躁;读书也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问题解决了,人会变得更加的自信。

    世界本无客观,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全部来自自我意识。

    我想要的是,用书来打破我的认知边界。

    说5点感悟:

    1.平等地位

    我们不能藐视权威,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我们只是尊重。出书代表着作者某些方面肯定比大多数人都厉害,但书里的观点,那是他认为的,不是我们认为的。所以,在做标签的时候,我用小红色标签来提出自己的质疑,想通了就认可,想不通就搁置,时间还长,以后的经验和书籍也许会给我解开疑问。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把作者的观点全盘接纳,那会失去自我,容易被作者圈进他的认知世界。时间久了,我们会无所适从。

    因此,每当买到一本书,如果封面没有作者的头像,我会在网上搜索,打印出来,贴在书籍的第一页,就像是我在和作者对话一样,他是智者,他是老者,我虚心请教,但也决不盲从。

    开放心态,但保持独立自主。

    2.定位自己

    我不轻信网站推荐的书单,也不轻信各个平台推荐的,但如果一本书很多人都喜欢,我会买来看看,就像冯小刚的电影,好看不好看,自己看了才知道。我会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畅销书和适合自己的书是两码字事。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扬长避短,还是想扬长补短?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做到?多久做到?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书只是工具,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需要读的书是不一样的。

    定位自己,很重要!

    这是我要说的,把读书放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尺寸去衡量。

    在人人谈梦想的时代,梦想到底廉不廉价取决于你对梦想的虔诚程度。

    推荐熊谷正寿的《记事本圆梦计划》。读完之后,我只想说一句:细节做到令人发指!

    3.少而精

    很多人心血来潮,一次性买很多的书,坚持几天就只剩让客人参观了。书尽量少买,一般倒推,一周到10天能看完较好。比如3天看一本书,那就一次性只买3本,看完再买。

    书价是我们考虑的一方面,但不是全部,不一定非要攒到双十一等节日搞促销的时候买,到那时候,估计新鲜感就没了,一定得保持住自己的探索欲,和那几十块钱比起来,哪怕在书里找到一句对自己有用的话,也绝对值了。

    就像我们原先特别想要的东西,过久了,其实,我们现在并没有那么想要了,道理一样。

    我现在想抽烟,非得让我等到明天抽,反正我受不了。

    4.碰撞

    身边有喜欢读书的朋友来我家玩,我都会让他自己选几本想看的书。一来是借的书,他会尽快的看完,有助于朋友自己进步;二来是他看完了书,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们会交流碰撞。

    我们喜欢争执,那样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观点、一个事件。

    这样,既对看过的书进行了一次复盘,也能关联自己的经历作为论据,和不同观点切磋进行反馈。错了,认可,加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了,又加强了一次自己的观点。

    偶尔朋友们一块吃饭聊天,也会说到不同的话题,如果我能想到哪本书论证了一个观点,和朋友论述的相悖,我也会推荐给他看看。下一次会问他看完之后怎么想的。

    书,是用的。

    5.进读书营

    读书、写作该是享受,不该是压力。做任何事都一样,时间久了,会有疲劳感。这时候,就不该强制自己输出,可以进读书营,认识有趣的朋友,和同学们一起进步,用输入倒逼输出。

    我特别喜欢听身边人讲他们的故事,这让我觉得我自己的生活有多乏味多枯燥,就更能激发我的探索欲,也越有动力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丰富多彩。

    我是吃肉的武僧,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一本书不至落入尘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za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