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是曾巩写给老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他给自己的爷爷写了一篇墓志铭。感谢信未见通篇感激之词,而是从介绍墓志铭的作用谈起。
墓志铭起初只是给有功业品德、才能行为、理想节义的人写的,发展到后来却是无论何人都能有墓志铭,而上面记述的也多有不实之语,这样的墓志铭并不会在世上流传下去。这是因为写墓志铭的人不合适,写出来的东西失去了公平和真实的缘故。
写一篇好的墓志铭需要作者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并且善于写作,这样的人可能几十甚至上百年才出现一位,而曾巩认为他的老师欧阳修就是这样的人。铺垫了半天,也就夸了恩师寥寥数语,不过,这就够了,点睛之语,一句足矣。
《寄欧阳舍人书》读完,我对曾巩感谢信的写作手法并没多大兴趣,反而对其记述的人们墓志铭内容真实程度的变化一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世事万千均由一个”变”字贯穿始终。
宇宙从无到有,地球从暴虐到平静,人类由古至今,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类由野蛮变得文明,从物质匮乏到物富民丰,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作业;地理、文化、习俗等各方各面,一直都在演变之中。
先不说大跨度的沧海桑田巨变,就是每天的风吹日晒都会让山川地貌每时每刻不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雕细琢。这是时空之变,这是命运安排。
当然,你可以人为地干涉,但这只是增加了变化的因素,加快了变化的进程。你能做的是控制、引导变化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而无法阻挡变化的过程。变是永恒的,超越了时空的束缚。
不光山川在变,但凡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在变化。
人们的饮食在变。古人没火时吃生肉,有火时吃熟食;从淡而无味,到色香味俱全;从品种单一到琳琅满目;……
一些地名称呼在变。古时的建康、金陵,今天叫南京;古时的镐京、长安,今天叫西安;古时的沈州、盛京,今天叫沈阳;古时的钱塘、临安,今天叫杭州;……
一些称呼的意思在变。古时的小姐指的是大家闺秀,现今的小姐多指特殊行业从业者;古时的妻子指的是妻儿,现今妻子却是专指老婆;同志原先说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现今却用来形容男同性恋;……
还有数不尽的事物在变。
既然我们身处变化之中,就应该学会改变。变化是主宰,顺之则生,逆之则亡。不为别的,单单为了生存,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那样才不会被淘汰。你们说,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