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我正准备冲凉,父亲打电话来了。
我接起来一听,父亲依然是那么开门见山,几句问话之后,问我,孩子在哪里?睡了没?能不能跟他视频一下?
那时我刚下班回来,满心疲惫,还要准备冲凉、洗衣服,喂孩子吃辅食,哄睡,时间很赶。不得已,我跟他说,我刚下班回来,还有很多事做,没有空,改天晚上再跟你视频吧。
父亲一顿,之后,说:“好的好的,有时间再视频。”就匆匆挂了电话。
父亲明白,我要去辅导班工作,回来还要照顾孩子,确实是忙。他不敢打扰我。
我看了一下通话记录,只有短短的二十几秒。似乎一直以来,我跟父亲的通话时长,就是这么的短暂,从来不会超过10分钟。
父亲从来就是不善言辞的,也不善表达自己情感,含蓄内敛,跟我们有着天生的距离感。
我曾经在心底里也怀疑过,父亲是否不爱我。我总感觉不到他对我的关心,对我总是那么疏离,淡漠,距离,从来没有主动问过我的工作,生活,感情。
我曾多次在心里暗想,是不是我这一生太过要强,从小到大太过听话乖巧,让人省心,以至于父亲,对我如此放心,从来不过问我任何事情。
不过想着可笑,我如今已经为人母,却还要纠结于这个问题。父亲肯定是爱我的,只不过原生家庭的影响,他性格木纳内敛,含蓄,注定不会对儿女有过多的问候。那些深沉的爱,他应该是藏在心里的。
小时候,应该是我和父亲距离最近的时候,那时候他哄我吃,哄我睡,我什么都喜欢跟父亲说。叽叽喳喳,小嘴巴说个不停。父亲在家的日子,最有安全感,天黑了也不怕。天天吃过晚饭之后,我们就到外面打谷场,跟其他孩子闹腾,笑声在村里传得很远很远。直到夜色渐浓,星星不小心撒满了一天空,父亲才笑着去把我们寻回来。
那时候,父亲也爱陪我们写字、画画。父亲的描绘能力是很强的,虽然没有学过画,但是给他一支铅笔,一张画纸,他就能对着一些图片,描绘出里面的景物来,并且惟妙惟肖。他在美学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那时候我们兄妹守在一旁看父亲画画,还没画完,就抢着要。父亲手里不停,嘴上笑着说:不要抢,每人都有。
画出来后,我们总爱拿着父亲画的画,去跟邻居炫耀。父亲只是笑着,看着,眼里一片温柔的光。
长大后离开了家,跟父亲的距离开始慢慢拉远。年龄的增长,空间的距离,这些跟内心距离似乎是成正比的。我们都开始封闭自己内心,羞于表达情感,变得内敛,含蓄。
每逢我打电话回家,多是母亲接听,母亲絮絮叨叨地跟我说家长里短。而父亲总是在旁边坐着,不发一声。如若父亲接的电话,例行问候我一两句,然后喊母亲来听电话。
这仿佛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儿女打电话回来,一定是母亲接听多。儿女跟母亲的距离,似乎要来得更为亲密、融洽。而父子父女之间则隔着一条长长的河流,你在这边,我在那边,相对无言。
后来,我外出求学,工作,再到结婚,父亲似乎对我总是很放心,不过问我的生活感情。我离父亲越来越远,终于离开了家。
如今我生下孩子,父亲似乎找到了一个,和我再次走近的缔结点。他挂念着孙子,时常总爱打电话来过问孙子,偶尔也跟我唠几句,总叮嘱我要耐心对待孩子,好好照顾。
后来我回家教他用微信,他知道微信可以视频,于是,他想孙子的时候,总会打电话给我,要求我跟他视频,他可以瞧瞧外孙子。
我冲完凉过来,看到了父亲一条微信,点开了听。他说:“好好照顾孩子,天气热了,多给他喝点水。”顿了一顿,他在后面继续说: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我听了心里一阵温暖,所有的疲惫好像都消散。
我知道父亲的爱一直在,只是没有抒发的情感口,如今孩子就是他的挂念,是他的情感口,他借此找机会再走近我。总让我多回去吃饭,也经常打电话过来问候,通视频。
原来,爱,从来没有走远。爱,也不应该有距离。
我在手机上回复父亲一句:“爸,这个周末,我带孩子回家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