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人贝禧,为邑之乡胥。乾宁甲寅岁十月,宿于茭渎别业。夜分,忽闻叩门者,人马之声甚众。出视之,见一人绿衣秉简,西面而立,从者百余。禧摄衣出迎,自通曰:“隆姓周,弟十八。”即延入坐,问以来意。曰:“身为地府南曹判官,奉王命,召君为北曹判官尔。”禧初甚惊惧,隆曰:“此乃阴府要职,何易及此,君无辞也。”俄有从者,持床榻食案帷幙。陈设毕,满置酒食。对饮食久,一吏趋入白:“殷判官至。”复有一绿衣秉简,二从者捧箱随之,箱中亦绿衣。殷揖禧曰:“命赐君,兼同奉召。”即以绿裳为禧衣之。就坐共饮,可至五更,曰:“王命不可留矣,即相与同行。”禧曰:“此去家不远,暂归告别,可乎?”皆曰:“君今已死,纵归,可复与家人相接耶?”乃出门,与周、殷各乘一马,其疾如风,涉水不溺。
至暮,宿一村店,店中具酒食,而无居人。虽设灯烛,如隔帷幔,云已行二千余里矣。向晓更行,久之,至一城,门卫严峻。周、殷先入,复出召禧。凡经三门,左右吏卒皆趋拜。复入一门,正北大殿垂帘。禧趋走参谒,一同人间。既出,周谓禧曰:“北曹阙官多年,第宅曹署皆须整缉,君可暂止吾家也。”即自殿门东行,可一里,有大宅,止禧于东厅。顷之,有同官可三十余人,皆来造请庆贺,遂置䜩。䜩罢,醉卧,至晓,遍诣诸官曹报谢。复有朱衣吏,以王命至,钱帛车马饔饩甚丰备。
翌日,周谓禧曰:“可视事矣。”又相与向王殿之东北。有大宅,陈设甚严,止禧于中。有典吏可八十余人,参请给使。厅之南大屋数十间,即曹局,簿书充积。其内厅之北,别室两间,有几案及数书厨,皆杂宝饰之。周以金钥授禧曰:“此厨簿书,最为秘要,管钥恒当自掌,勿轻委人也。”周既去,禧开视之。书册积叠,皆方尺余。首取一册,金题其上“陕州”字,其中字甚细密,谛视之,乃可见,皆世人之名簿也。禧欲知其家世,复开一厨,乃得常州簿。阅其家籍,见身及家人,世代名字甚悉。其已死者,以墨钩之。
至晚,周判官复至曰:“王以君世寿未尽,遣暂还,寿尽,当复居此职。”禧即以金钥还授于周。禧始阅簿时,尽记其家人及祸福寿夭之事,至是,昏然尽忘矣。顷之,官吏俱至,告别。周、殷二人送之归。翌日夜,乃至茭渎村中。入室,则己卧于床上,周、殷与禧各就寝。俄而惊寤,日正午时。问其左右,云:“死时半日。”而地府已四日矣。禧既愈,一如常人,亦无小异,又四十余年乃卒。
义兴人(今江苏常州,治所在宜兴)贝禧是乡里的里长。乾宁(唐昭宗李晔年号,894-898)甲寅年(894年)十月的一天,他住在茭渎村的别院里。半夜时分,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而且门外马嘶人叫,来人很多。出门一看,有个穿着绿衣,手拿笏板的人,面向西站着,还有一百多个随从。
贝禧提着衣服出门迎接,绿衣人自我通名说:“我姓周名隆,排行十八。”贝禧就请他进屋入座,问他来此何意?周隆说:“我是地府的南曹判官,奉阎王之命,请你去担北曹判官。”
贝禧刚开始十分吃惊害怕,周隆说:“这是阴间的要职,何必如此放弃,你不要推辞。”不久有随从拿着床榻食具帷帐等东西,摆设完后,放满酒食。两人对饮了很久,一个小吏进来说:“殷判官来了。”然后又有个穿绿衣拿笏板的人,后面跟着两个捧着箱子的随从,箱子里也是绿衣。殷判官向贝禧行礼后说:“奉命将此衣裳送给你,并前来和周判官一起召你赴任。”随即就将绿衣给贝禧穿上,然后坐下来一起吃喝。
到了大约五更天时,绿衣人说:“阎王的命令不可违背,这就请上路吧。”贝禧说:“这里离我家不远,我暂且回去和家人告个别,行么?”周、殷两人都说:“你现在已经死了,就算回去,还能跟你家人交待后事么?”于是贝禧出门,跟周、殷两人各乘一马,跑起来快得就象风一样,涉水时也没有被淹没。
到了晚上,住在一家乡村小店里,店中也备有酒食,却没有人居住。即使设有灯烛,也象隔了层帐幔似的不清楚,两人说已经走了两千里了。天快亮时又上路,跑了很久,到了一座城,门卫森严。周、殷先进城,然后又出来召贝禧进去。一共过了三道门,左右属吏衙役都上来参拜。又进了一道门,正北的大殿上垂着幄帘,贝禧快步小跑上前参拜,就跟在人间一样。
出来后,周隆对贝禧说:“北曹判官很久都没人到任了,官署府衙都要整治,你可以暂时住在我家。”就从大殿出门东行,大约走了一里路,到了间大宅院,贝禧被安置在东边厅里。不久,就有三十来位同僚,都来邀约请客,为他庆贺,于是摆下酒宴。宴会结束,贝禧也醉倒睡觉了。到天亮后,他到处拜访各官府衙门道谢。又有穿红衣的官吏,带着王命前来,给他送了很多钱财车马食物等。
第二天,周隆对贝禧说:“可以去上班了。”两人又一起向王宫东北走去,那边有个很大的宅院,里面摆设得十分庄严整洁,贝禧被安置在里面,手下有八十多个属吏,来参拜他并听他指使。大厅南边有几十间大屋,就是衙门办公室,里面堆满了簿册书籍。办公室内厅北面,另有两间屋子,里面有桌案和几柜子书,都用各种宝物装饰。周隆把金钥匙给贝禧,说:“这柜里的书册,是最紧要机密的,你一定要亲自掌管这把钥匙,不要轻易交给别人。”
周隆离开后,贝禧打开书柜检视,里面堆满了一尺见方的书册。他先取出一本书,上面用金字题着“陕州”两字,书中字迹十分紧密,要仔细看才能看见,都是世上人的名簿。贝禧想知道自己家人的情况,又打开一个书柜,就找到了常州的册子。检视他家的帐簿,看见了自己和家人,历代人名字都很详细。那些已经去世的人,都用墨笔钩掉了名字。
到了晚上,周判官又来说:“阎王因为你阳寿未尽,叫你暂且回去,等你寿命结束了,再回来担任此职。”贝禧就把金钥匙还给周隆。贝禧先前阅读簿册时,把他家人的祸福寿夭的事都记了下来,到这时候,尽然全忘了。不久,官吏们都来了,向贝禧告别。周、殷两人送他回去。第二天晚上,就到了茭渎村里。进了家里,看见自己躺在床上,周、殷和贝禧各自入睡。不久惊醒,太阳正在中午时分。问左右的人,说:“你已经死了半天了。”而他已经在地府过了四天了。
贝禧醒来后,跟正常人一样,也没什么细微的不同之处,又活了四十多年才去世。
《贝禧》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八,“再生”类。故事平平无奇,却反映了残唐五代时人对地府的想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