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我们姐弟四个人之中,俺排在队尾。但是,在外甥和外甥女的口中,一直都是一口一个“大舅”、“大舅”的叫着。
“娘亲舅大”,这句话在我们国家,不分南北,无论西东,都在异口同声。
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同意不同意,这个“大”,还真有点份量。
其中包括的“责任”和“担当”,是不言而喻的。
还好,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责任和担当,能被渐渐长大了的晚辈们的认可。
一大早,就被“姥姥家群”来自姐姐、外甥、外甥女、外甥女婿们的生日祝福,给“腻”到了。
幸福感满满的!
有了三个姐姐,还有晚辈们的微信祝福,已经足够幸福了。
其实,结婚后,便于与同一个属相的妻子,口头上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就是,每年或者选我,或者选她的生日,我们一起过生日。
但说归说,迄今为止,我们还从来没有为自己过一个生日。
一来,岳父岳母二位大人都还健在,我们做子女的,还没有资格为自己过生日。
二来,老人们都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对于“生日”,他们既没有概念,也不允许孩子们,大张旗鼓地为他们操办。
有这几位老同志,给我们“打样儿”,所有的孩子,没有人敢破坏他们定的规矩。
特别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头经济条件不好,家中姐弟四人,谁都没有过过生日。
以挣钱养家糊口为目的的父母,想要给我们姐弟过生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大了,我们姐弟们经济条件都渐渐变好了 ,父母也老了。
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二老那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日,永远都是我们全家人团圆的幸福时刻。
姐姐和我都非常非常珍惜,我们还有道一声“爸爸、妈妈,祝您老人家生日快乐!”的机会。
因为,这个机会,可不是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人,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上有老,我的记忆里,永远不储存自己的生日。
即使,脑子再用力,想记住那个日子,可是到了那个日子,也准忘。
可以撒娇的时间,仔细算算,真的是不多。
也只有老人健在,做儿女的才有机会。
也只有父母还在,我们才能成为老人心里和眼中的孩子。
父母的怀抱里,永远保存着拥抱过我们的余温,这余温,熨烫着我们的肌肤,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在父母怀抱里得意忘形的我们,没有借口过生日。
我们给父亲过生日,给母亲过生日,给女儿过生日,偏偏没有勇气给自己过个生日。
也是,我们还没有做好自己变老的所有准备,更没有勇气面对,开始接受女儿为我们庆祝生日时,那精心准备的祝福。
但无论如何,“生日”这一天,总是会在该来的时候,款款而来的。
可是,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过过生日的人,总还是有点儿心理准备不足。
至于,那个可有可无的形式,还是等到把心理建设搞定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