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
关于备课那些事儿

关于备课那些事儿

作者: 万年青_7c89 | 来源:发表于2021-10-17 19:09 被阅读0次

    1.0时代:备课=抄教案

    记得走上教师岗位那天,校长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上课前一定要备课,没有备课尽量不要讲新课。当时,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而,对于什么是备课,那是一脸的懵。

    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请教了学校一位资深教师,那位老师举重若轻般地指导我说,备课就是写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上课。

    我恍然大悟,原来备课=写教案。

    为了把课备好,我找了学校老教师的教案。在老教师的教案里,我看到了校长开会反复表扬,反复肯定的地方——书写认真,整齐规范,内容详实。我如获至宝,见贤思齐,一丝不苟地抄写。

    老教师的教案每节课写有6~11页,我就一字不漏地都抄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往往手酸背痛。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谁说的?我当时认为,说这些话的一定是没有教过书的人。

    这还不算完,为了把第二天要上学的课上好,我把教案上的每个环节、流程反复地看,反复地记,希望课能上得顺一些。

    等到第二天上课,我拿着课本和教案本走进教室。当正式开讲时,我打开课本和教案本,看着学生,竭力地回想着教案上的每一句话,然后努力地把他们挤出来。

    可能因为紧张,也可能因为记得不牢,经常会出现忘记“台词”的现象,冷场时有发生。

    在学生哄闹声中,我手忙脚乱地翻看着教案,在熟悉了接下来的流程以及要说的“台词”后,再次敲敲桌子,然后故作镇定地开始新的教学……

    课后,五味杂陈之余地反思,往往就是课没有“背”熟,争取下一节课一气呵成。

    在那段备课就是抄教案,上课基本就是把教案上的内容背给学生听的日子里,让我对备课产生深深的恐惧。我恐惧那种搬运工式地抄写,恐惧那种不断挑战记忆力地“背”课,恐惧那种课堂上不知所措地张口结舌。

    生活,总有一段黑暗要穿越!

    2.0时代:备课=备知识点

    在那段初为人师的日子里,虽有新手上路免不了的种种尴尬不堪,但我也在跌打滚爬中逐渐熟悉了学科知识,掌握了上课的一般流程,也逐步放下了那“爱”不释手的教案。

    一次次的迷茫中地挣扎,一次次学习交流中地提升,一次次穿越中的省悟,让我逐渐认识到,备课就是备知识点,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按照上课流程,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传授给学生。

    教案也写,但更多是应付任务,与上课似乎联系不大。备课的重点是在课前,梳理知识点,然后熟记,确保课堂上准确无误讲出来。

    课堂上,我如同怀揣真理的长者,按照预设的流程,将这些知识点适时教授给学生。那感觉,就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如同熟练的驾驶员,车辆不会轻易熄火。因为熟悉教材,知识点胸有成竹,教学环节熟练,课也就上的比较顺,用校长的话来说,已经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在备课时我还经常把一些易错、疑难问题摘录在课本上,以备上课练习时做到精讲巧练。

    3.0时代:备课=准备课件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开始引进多媒体技术。备课,更多地就是准备教学课件。

    当然,备课免不了还是要写教案的,但那也只是充实形式罢了。更多地是按照教学流程,制作教学课件。课堂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每个环节都用一张张PPT来演绎。

    伴随着课改的春风,教学模式、教法、学法,都成了备课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制作课件时,也会融入到教学流程中。

    为了将课件制作得精美、得当,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精神,每次备课都会参考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有名家教学视频,还有精致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源。徜徉其中,有一种博百家之长,整合后为我所用的快感。

    毋庸置疑,备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等,如同美丽的珍珠镶嵌在一张张PPT中,随着教学的开展,它们也将照亮前行中的每一个学生。

    精心准备课件进行备课的方式,是目前我觉得最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也是最有意义的备课。如果检查备课,能采用检查课件的方式,那么信息时代下的教学业务管理水平应该是做到与时俱进了。

    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备课方式课堂效益很高,教学也很容易出成绩,可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

    4.0时代:备课=备核心素养

    近两年来,随着我对数学教育及教育学、学习科学的探索,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代数学教育的重点,是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贯彻数学新课标精神,抓好“四基”,培养好“四能”。

    单纯地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备课,已经落后于时代新要求。以数学上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为指引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显性知识,更要关注隐性知识;不能只关注考点,更要关注能力点。

    备课需要每节课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吗?以往,我会能力朝向这一点,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多年的实践证明,地毯式知识点轰炸,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题海战术般的机械训练,确实能提高成绩,但对能力的提升空间有限。许多小学阶段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初中成绩一落千丈,这说明了什么?

    必然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用一些固定的技巧、套路将数学知识僵化,将一脉相承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弃如敝履。

    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指出,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的科目,二是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以往备课时,看上去教授大量知识,却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教授一点皮毛,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只会造成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活力的火花。

    现在备课,我会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去发现数学知识,并不断抽象,进行建模,不断联系,进行结构化。同时,挖掘隐性知识,以十大核心词为抓手,培养能力,形成策略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如果以往的备课,我享受着先进教学模式的威力,那么现在我追求教法上的不拘一格,追求课堂教学的自由与灵动。

    现在我的备课时不在追求广而全,而是追求少而透。考试成绩吾所欲,核心素养亦吾所欲,如不能兼得,吾取核心素养也。

    当然,这种备课方法我正处于摸索阶段,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后记:我所经历的四个备课时期的迭代,也是我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绝不应该是一个经验用三十多年,而应该有三十多年的经教学验,教学相长,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专业不断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备课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ke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