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四中”群第三期活动简报
时间:2019年3月17日20:00——21:30
内容:我的“奇谈怪论”——读书教书与著书立说
主讲:康鹤彪(三水游子)
主持人:颜维奇
主要互动成员:陶文娟、石建华、游学文、沙才彬、朱涛、夏月中、黄小霞、顾荣芳、朱星义、夏惠慧、陆小兵、李卫君、走走停停、玻璃球
讲座提要:
在教育教学一线“摸爬滚打”38年的我,如果没有政策的变化,还有不到4年就会与大家说“Bye-bye”了。此时此刻,感谢颜主任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大家有一次全面认识我的机会。我反复考虑再三,列出了上面这个标题,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应付交差”,只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只言片语”,了解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的“真实面孔”。我今天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看书读书——我的“读书观”;教书育人——我的“教育观”;著书立说——我的“成才观”。 “奇谈怪论”不登大雅之堂,如果浪费时间,请见谅!
一、看书读书
我的“读书观”——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厚积而薄发
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理想世界。如果说现实世界是有限的,那么理想世界就是无限的。我们的“有限”不仅在生命的长短,不仅在于生活区域的固定和不能顺意,还在于我们的思想常常无法超越自身,超越时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寻求“无限”,寻求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那么,读书无疑是这种寻求的重要方式,由读书而引发的思考和获得的快乐将帮助我们逐渐走向“无限”。在阅读中,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见识了不同的世界,从而对现实与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看书读书——看书与读书的区别
在这里,我为什么选择“读书”,而不用“看书”一词?我认为,“读书”与“看书”是有区别的:“看书”可以更开阔的说成是看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或符号信息。我们可以把一切简单的思考性不强的信息浏览统称为 “看书”。 我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书了,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我,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八十年代赶上各大报刊火热招聘“特约通讯员”、“特邀编辑”“合同记者”等,我也“赶趟儿”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培训”,人民日报记者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的“通讯员新闻网络培训”,并有幸获得全国优秀特约通讯员“一等奖”,可谓“看书”较多,但这不是“读书”,“看书”带有“功利性”。
“ 读书”要将自己的思考情感与作品主人翁或者作者的思考与情感混在一起,纠缠不清,进行你死我活的神交,这才叫“读书”,凡是比看书更深一层次的阅读可以统称为读书。
大家知道,教师读书有些难度,虽然天天与书泡在一起,但是读书的时间却要重新安排,除了聪明的老师将读书与备课统一起来之外,很多老师竟然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读书。工作太紧张、教学任务太重、心情调整需要氛围等等,都会影响教师的读书心情和规划。还有一些教师,在很多时候竟天天想读书却天天无书可读,没有一点特别的追求和特殊的癖好还真读不了书,“读书”不能带半点“功利性”。
如何读书——广泛涉猎,厚积薄发
每到一处,我首先会寻找书店,去“寻宝”。所以,在我的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在我的心目中,书是神奇的,毫不夸张的说,书就是我的生命。我常常被书中的情节所感染所感动,又常常为书中人物的智慧所折服,更常常为书中的哲理所激励。阅读成为我每天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阅读能够增长技能,阅读能够滋养心灵,阅读能够改变人生。我把书当成最好的朋友,饭可以一日不吃,但书不可一日不读。我的阅读生活千姿百态:有的温馨,有的苦涩,有的传奇……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书本到网络,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但都令我难忘。
如今,人到中年,我仍然尽可能多地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了英语专业书籍,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其他专业的书籍及文学作品,认真做好了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读书分享——分享我的读书计划和体会等,抛砖引玉
我的读书计划具体为:每天阅读一篇英语教育教学文章,并做好摘记,每周通读一本教学杂志,做好笔记,每月精读一本专著,做好读书心得,每学期泛读五本其他类著作,做好眉批和摘录。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整理好自学笔记,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①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
②继续从事我的“单元整体四步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
③建好自己的教育博客、“蒲公英评论工作室”,发表自己独特的博文和评论。
④继续着我的“学习学”的研究,争取早日出书。
⑤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完成定量发表数。
⑥保持业余爱好,写好“豆腐块”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
另外一个方面,也有报刊及出版社的朋友偶尔会寄一些书报来,他们的目的,当然希望我有时间能写点什么。但,惭愧的是,因为精力有限,他们多数时候是所托非人了。然而,我也没有完全令他们失望,我总是认真阅读了全部赠书报,在业余时间写点儿豆腐块给他们,算着回报。
我最近看的书:
1.针对英语教学的有《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初中教学典型课示例——英语》、《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游戏艺术》、《中学英语教学建模》、《新课程教学设计——英语》、《2019高考英语一遍过——高考英语》、《高考帮——2020高考英语》、等;
2.针对班主任工作的有《班主任管理手册》、《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手册》、《给教师的建议》、《习惯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等;
3.针对教育科研的有《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差异教学论》等;
4.针对个人修养的有《人学》、《糊涂学》、《运气学》、《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优点》等。
有人一定会问,上面这么多的书,你是如何读完的?与我曾经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老师是不是留意过,我除了上课、课间去教室、带学生上操场、上厕所等,几乎不会去“串楼层”,胡聊“张家长李家短”,总是默默无闻地坐在座位上准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这样,下班以后的时间就几乎归我所有,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作。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的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才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
在这里,我期待大家晒一晒个人的读书计划,抱团阅读,分享提高,共同进步。
我的读书体会:阅读,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阅读,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经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从古至今,书海浩瀚。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原子的论断到今天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我国古老的《诗经》到当代争奇斗艳的文学创作。书带着你跨越时空,遍历人类思想的精华。德国作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你打开一本本好书,你会惊叹里面有无穷的天地,哪里还会哀叹“空虚”呢?
白日里的时间大多是属于工作的。晚上的时间便可归自己支配了。网读,迅速浏览信息,帮助自己看到外面更广阔更多彩的世界,而不至于如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头顶的一小片天。短视,最易导致的便是“急功近利”和“心浮气躁”,而此两者,却正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重视的。因此,我从书本到网络,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开始我的阅读之行。我的网读重点是教育网,在各级各类的教育网上,我一边阅读,一边办好自己的空间,当好版主。同时,有幸成为我国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空间核心管理社副社长、参与百度文库、百度优课等开发试用。进而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在写作中升华自己,在工作中锻炼自己。
“在阅读中返回自身”, 现在的我越来越感觉到不断拓宽阅读范围,给我带来的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内在,到外显;从生活,到工作;从课堂,到家庭。我因阅读而改变了自己看世界的眼光,于是其他的一切自然随之而变。
阅读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知识就是力量”,而要获取知识,就离不开阅读。英国科学家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拥有自然科学知识,我们就不会迷信“上天”、“神灵”,才有能力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书报中、网络里的妙语警句,会使我们提高境界,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因为阅读,我学会了淡泊、平和、宁静和宠辱不惊,学会了从一切前人和他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阅读,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是我的阅读计划。在阅读书报、电子书、网络的同时,我将去阅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才会深深刻在我生命的年轮之上,让我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怀揣爱与感谢,继续前行……
请允许我用我的诗歌“读”来结束我的第一个话题“看书读书——我的读书观”:
就这样静静地读,
打开喜爱的书。
自由自在地读,
任书香浸润自己。
让心儿在文字里驰骋,
如沐和煦的春风,
似在花前漫步。
书林中的风霜雪雨,
书海里的甜辣酸苦;
书山上的金戈铁马,
书城内的云卷云舒。
读不尽的悲欢离合,
享不完的宁静自如。
就这样读中沉醉,
就如此读后遐思。
在细读时汲取智慧,
在速读中赢得满足;
在审读里品味深刻,
在赏读后收获幸福。
二、立德树人
我的“教育观”——教为不教,学为会学,培养习惯,勤奋进取
“立德树人”——高尚而朴素的工作愿景
经历了“双基”教育思想,三维目标教育理论,和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我,通过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不仅要指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也要指向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未来。不管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如何瞬息万变,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我们要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乐在其中”——敢于担当的班主任工作
我当过团干部、做过行政工作还管理过“钱袋”,因为厌恶“溜须拍马”所以“不求上进”,热心于做一个世界上“管理人数最多、官职最小的”班主任,并乐在其中。
近三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从纷繁、复杂、琐碎、无绪的班主任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我从失败里面找教训,成功里面找经验,向名师学习,尊重学生,民主化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摸索了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四个“一”:
“一个软件”——班级优化大师
主要用来及时统计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加强家校联系,功能强大,科学高效。
“一套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双自”管理模式
1. “双自”解读
我们一直坚持“自主学习 自主管理”的“双自”管理体制,成立“自主学习”领导小组,“自主管理”领导小组,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综合考评产生。
2. “双自”网络
科任老师(参谋)→ 学习小组
班主任(参谋长)→ 班委会(决策者)
纪律委员(考评)→管理小组
全班同学,人人参与,“当家作主”,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及时记录,阶段汇总,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班级能够做到“有人在与没人在一个样”,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我接手班级同时会开展“放飞希望班”班级工作“123”:( 详细内容请查阅我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学康鹤彪”)
1.即“一个宗旨”:以“勤奋学习,振兴中华”(具体内容见《班歌》歌词)为宗旨;
2.即“二个自主”: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班级管理理念;
3.即“三大行动”:以“大阅读,大世界,大视野”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一个课程”——“班级自主课程”
即“学习力”和“领导力”课程,我自己编辑整理后在班团队活动课上,效果较好。
“一个图表”——“学生情况统计图表”
为了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分析、及时统计,我探索用excel表格设计了一份“班级学生成绩分析 自动统计图表”,每次考试成绩输入,学生各科变化情况自动生成,方便与学生和家长单独交流,且直观形象。(见下图一)
(图一)(图二)
同时,方便针对学困生、特殊生,做好“学困生、特殊生个案跟踪记录”(见上图二)。
“尽善尽美”——没有预演的教学工作
我认为,课堂教学没有“预演”,上好的课就像“泼出去的水”,我们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准备,上课时巧妙发挥,课后及时小结,尽力做到“尽善尽美”。那种反复预演的公开课,真的没有学习的价值。所以,我在加强班级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同时,努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把“减负增效”真正落实在实处。我探索出了“单元整体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并荣获“优秀课题主持人”,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同时获得江苏省第二届 “行知杯”省终评一等奖,“知网”收录。
“单元整体四步教学法”的实施为:
第一步:词不离句、学用结合
每单元的第一课时按牛津英语学生用书的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each unit的顺序,进行词语教学。
一般为:试读——例证——听说——听写;并辅之以精心设计的练习:1.语音训练练习;2.词语训练练习;3.同(反)义词用法辨析练习及惯用法练习;4.针对本单元内容浓缩的词法综合练习;等等。并贯彻词语教学五原则,即指导学法、调动潜力的原则;音、形、义综合,快速高效的原则;集中识词、分散巩固的原则;系统联系、以旧带新的原则;词不离句、学用结合的原则。
试读单词教学坚持音、形、义综合;例证教学尽量采用本单元原文例句;听说词语每分钟达45个左右;每节课操练人均6至9次。坚持做这种密集快速、全方位训练,为进一步大量识词、反复巩固、口笔头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过好词汇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以下三步的语言教学铺平道路,打好基础,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正如George W. Wilkins所说:“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策略,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学以即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要求A层学生尽可能尽善尽美,要求B、C层学生努力向更高层递进。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与自信。
附:词语教学“双分”实施表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词汇教学
学生层次
教学层次
A层B层C层
目标分层能够熟练使用本单元词语进行交际活动。能够使用本单元词语仿A层学生进行交际活动。能够理解并写出本单元词语,进行替换交际活动。
试读分层能够准确试读出本单元所有词语。能够准确试读出大部分词语,特殊词语除外。能够准确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词语(或大纲要求的词语)。
例证分层能够独立例证所学词语。能够仿照范例例证所学词语。能够准确记忆词语例证。
听说分层能够用所学词语听说交际。能够用所学词语仿例听说交际。能够用所学词语替换听说交际。
听写分层能够当堂听写,正确率达99%以上。能够当堂听写,正确率达90%以上。能够当堂听写大纲要求的词语,正确率达85%以上。
(注:第二、三、四步“双分”实施表仿此表制作)
第二步:围绕阅读、重视实践
一、每单元的第二课时进行单元Reading教学
Reading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群言堂”的课堂教学,以课文内容为信息源,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具体作法是:
快速阅读(Fast reading)——可默读、朗读、听读、个别读、齐读等结合进行。
细读(Detail--reading)——围绕中心(main-idea)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处理语篇,分析语篇结构,抓关键词、主题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拓展运用——结合课文标题、图片、配套的阅读训练等材料,让学生主动交流,用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和看法。掌握、运用语法及语言知识要点,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二、每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话题情景下,围绕单元中心任务展开,交际用语相对集中教学,把本单元所学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集中起来,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技能来完成中心任务(Main Task)。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
初中生活泼好动,善于摹仿,敢于开口,是学习英语的良好时机。本环节在操练时,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发展,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创设情境,形式多样,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模仿操练、替换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口笔头操练等,使学生获得进行交际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每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在80%左右,充分体现课堂英语化、教学情景化、练习多样化的“三化”原则。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在牛津英语教材中,中心任务(Main Task)是语言输出,是语言的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层层铺垫,提供知识点,解决语法障碍,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中心任务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技能。
第三步:语法归纳、综合技能
每单元的第四课时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学生用书中每单元的Grammar和Integrated skills,创设情景提问启发,让学生自主演绎、归纳该单元的语法,教师适时小结,扼要说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小结的自学能力。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功能为主线,打乱了语法本身的系统。每个单元不仅要理清重点、难点,而且要对各种知识点和语法现象加以区别对待,系统归纳,适当集中。教师给予适当集中教学,系统归纳,学生对语法现象就会有个完整的了解。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精讲精读,综合技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适时指导学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把结构与交流结合在一起,使“知”与“做”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寓概念的理解于实践活动中去。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四步:能力检测、学法指导
每单元的第五课时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纳,突出重点、难点,消灭盲点,巩固训练,精讲精练。并进行以听力、笔试为主的单元自测,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比较充分的练习机会。
这样做,让学生的语言实践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教师通过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进行补救,避免“夹生饭”,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这样做,还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主动发展。从而做到: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
单元自测题的设计,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题,难度小,占100分;第二部分为有些难度题,占50分。要求C层学生只答第一部分,按满分100分计算;A、B层学生第一、二部分均答,第一部分折合为50分,加上第二部分50分,满分也为100分。使人人都有成功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达标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分类指导。
其实,群组中有太多的班主任工作管理高手、教育教学能手,我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期待聆听到你们的无私分享。
三、著书立说
我的“成才观”——“著书立说”在奋斗中追求
“及时记录”——写好教育随笔,储备创作素材
我读了我的老师、原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总编辑丁昌桂先生《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名教师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我认为,我们每天只要花几十分钟的时间用在写“教育随笔”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教育随笔”只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有了些许收获。所以,我觉得“教育随笔”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平时可以记录哪些呢?
一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每节课下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好的地方。在词语教学中,我是通过“快速记忆法”帮助学生记住单词的。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把它记录下来,整理成“单词快速记忆法及例证”,在《中学课程辅导》杂志连载12期。
二是教学的失败之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成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自己觉得很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是对比着来写。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一样,把这样的对比记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将来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这些。
“主动参与”——积极写稿投稿,参与教研活动
当颜主任在学校工作群组分享“讲座预告”时,有老师开玩笑说,“身兼万职,日不暇接,不堪负荷,该找小秘。”其实,我的这么多所谓“万职”,还没有列全呢。这是我积极写稿投稿,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收获。
首先,我谈谈“积极写稿投稿”。我的第一篇稿件是四十多年前,上高中时投给“上海青年报”参加“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的,想不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从此就爱上了写作,先后写了诗歌、散文、小说、新闻报道等,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学论文”,已经发表或获奖的有536篇。结合近年来“写稿、投稿、编辑和审稿”的体会,我从“投”、“稿”两个方面简要谈点经验。
“投”——需要“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有的老师给我这个特邀编辑投稿的同时,还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所以,在给某个刊物或者报纸投稿前,请你首先阅读一下其栏目设计,以及相关的刊发文章,把握栏目的定位和用稿特点,需要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的栏目,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比如“教学论坛”栏目,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我们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另外,要了解编辑的流程。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如目前我手头正在审的《学霸》七、八、九年级的稿件,编辑老师在春节前就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了。作者编稿,编辑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最后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我建议大家“保鲜”一下,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然后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
再次,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与编辑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交流沟通一下,从而了解编辑急需要哪一类的稿件,提高命中率。
“稿”——需要入编辑的“法眼”如何让你的稿件让编辑选中,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不会采用。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要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敢于挑战”——修正理论概念,创立自己体系
大多数从事教育的人,都是从教师起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教师成了教书匠,有的教师成了教育工作者,有的教师成了学科专家,有的教师成为了教育家。教书匠是格局最小的教师,他们的目光只局限在具体的某一节课中,各种授课技巧烂熟于心,但是翻来覆去,其实只是在传授一些早已经定型甚至过时的知识。如果教书匠愿意去尝试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梳理学科整体的逻辑脉络,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他就会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学科专家。所有的教育家都不是书呆子,他们的影响不是具体的一节课,也不是具体的一个学科论坛,而是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参与,引领某一领域向前发展。
有时候行政部门评选出来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有的并没有自己的特色。朱永新曾鼓励老师们要做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一个教育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体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做出最好的自己。
我们要有做教育家的情怀,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所有的环境都可以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有人说“不是你有了条件才能够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创造了条件。”我们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要照亮我们自己,要投入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境界中,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为此,我斗胆进行了一些尝试,举例如下:
我对“学习策略”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我的修订得到了山东大学丛培英教授等学术界人士的认可。丛教授在2010年7月22日对“2010年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时,完全采用了我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对全省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见下图)
其次,我在1982年开始提出了“学习学”的体系,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尤其是张丽教授在《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5期上,发表了“论以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论文,文章主要引叙了我的“学习学”研究成果。她在文章中写到“1982年,我国学者康鹤彪提出了‘学习学’的概念,成为‘学习学’研究的正式开始。”为我的“学习学”研究在学术界确立了“首席”地位。
“学习学”具体研究框架见下图:
如今,我是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会员、优秀特约观察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委员等,在中国科学院“科研在线”拥有自己的“教育创客学习学”科研管理团队,成员已经有24人。(见下面截图)
最后,请容许我用在今天群组的感言,结束我的分享:
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不沉溺过往,不畏惧将来,
该忘的忘掉,该放的放下!
别想太多没用的,
别气那些不值的。
如风一样潇洒,
如云一样自在,
过好这短暂的一生。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