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多月没有写文章,写作能力真的会下降吗?
答案是不一定。
喜欢记流水账,也能学好写作嘛?
答案也是不一定。
因为,写作是一个有套路且需要长期实践的活儿。
没有任何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或者养成一个习惯,
除了行动,试错,迭代,再行动。
这一次分享的是我从喜欢写东西到一直坚持写了24万字以来的一些收获和心得。
一、形成“套路”意识,复盘自己/他人的写作套路
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自己写过的文章,绝不会再看第二遍!
看别人写的文章,行云如水,想参考却无从下手!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套路”意识。当我们形成“套路”意识,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就可以分析自如,对其中优秀的表达信手拈来。如果没有这个“套路”意识,我们将一直没有办法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对自己的写作目标就再三搁置了。
我喜欢研究自己写过的文章,满意不满意都要去找到规律。
比如,我昨天写了一篇《这是我去西藏最“痛苦”的一段经历和感受! 》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我最想表现的主题“旅行中,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好,你的旅行就会充满神秘和惊喜。”于是,我自认为是精细地组织了素材,但是素材却没有被提炼,所以读起来臃肿而又累赘,阅读量也是首创史上最低。
熟悉我的人会发现,
我习惯用一个对话或者冲突开头,这在小学作文课上,叫扣人心弦。
比如,我在《这是我去西藏最“痛苦”的一段经历和感受! 》写了一段对话,内容说,机场工作人员把我拦在登机口了。这样先把主人公放在一个冲突当中,那么读者会开始推测,“哈?那你误机了怎么办?”,也就会吸引读者往下阅读。《碟中谍6:全面瓦解》在开头就留了一个悬念,在一个婚礼上,一个男士对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亨特说,“你本该杀了我的!”这个悬念往这一放,剧情就开始发展了,观众也会觉得有意思。
这是列举了我自己的案例,来分享怎么去写一个文章的开头,也就是写开头的套路。与此同时,我们发现,
有些作者喜欢用时事热点去开头,这是为了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有些作者喜欢用名人名言开头,这样文章的气质立马上来了;
等等,我们可以变换着来写,这样帮助自己去做刻意练习,越写越顺畅。
如果,从今天开始,可以试着去翻阅自己写的文章,从中找到共性规律,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方法论。
有人说,自己喜欢写流水账,这个也能找出“套路”嘛?
是的。
从诸多的“流水账”记录中找到共性的观点和论据,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写出一篇新的文章。比如,一个同学写多了情绪日记,那么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写,“怎么做好情绪管理?”的主题,同时,你最大的亮点在于,你在列举案例时,会比其他人更详细,更有画面感。
二、如何催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告别“写不出来”?
这里分享一个实用的办法,叫做RIA便签法。
R,你看到的任何一个观点或者概念。
I,基于上面的这个概念/观点,我认同吗?别人有哪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吗?那我的观点是什么?
A1,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从上面的I,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这个观点,自己过去有哪些类似的经历?当时自己的表现如何,更好的做法如何?
A2,规划这篇文章读者/受众的未来应用。I(观点)+A1(例子)已经让读者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内容,此时还需要你告诉读者怎么去应用。第一步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因为读者期待作者能够总结出一些结论性的内容。
比如,我这一次写作的关键词是写作(R)。
I,对于写作而言,我的观点是,写作是有套路的,且写作是可以被训练的。
A1,我以自己昨天写作“失败”的例子为由,开始反思写作真正的技巧应该是什么。
A2,我要提供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行动步骤出来,也就是RIA便签写作法。
那么便签的作用在哪里呢?它扮演的角色就是,发散。
一张便签纸写一点(或I,或A1,或A2),基础便签有3张了。每张便签,可以再发散出至少2点出来,现在就有了6张便签。
于是,一篇文章即将成型。
这就是RIA便签写作法。
根据我目前的经验来看,RIA便签写作法还只适用于致用类文章的写作。如果是小说或者散文,还有待我去实践验证。
另外,有人会好奇,去哪里找到一个R的概念。其实这就是看你去怎么发掘周围人的痛点了。
比如,你发现身边的大学生有时间管理的困扰,那么恰好你有一些时间管理的心得,于是时间管理就是你的一个主题。致用类书籍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治病”。一般来看,阅读致用类书籍的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病症”去寻求药方,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没开对“药”,怎么办?没关系,因为还可以继续“求医”,去寻找下一个“医生”。
最后,如何学会持续性写作,我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一句话总结就是,
结合RIA便签法,复盘自己和别人的写作套路,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从今天开始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