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或多或少有拖延的习惯,包括我也是。我记得之前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假三天,老师留了作业。不过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些都是小意思,我一个小时就能做完啦!
于是,我痛快的玩了三天,而我二姐不一样,她每天晚上都写一些。到了第三天的晚上,我吃完饭就有些忐忑的开始写起了作业,为什么有些忐忑,因为我二姐的作业已经写完了。。。
结果,我写到了十点,给我困得不行,质量也可想而知了,说实话我真没想到会需要这么长时间,这是以前我的真实经历,尴尬的是后来依然拖延,坏习惯并没有改。
在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如果不考虑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主要是指来自外界的恐惧,比如说我怕我做不好,别人笑话我,或者我做的没有别人快,不好意思去做这些)对于拖延症他有两种解决方法:
正确估算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及时行动
很明显,我犯的错误两者都占了,但是第一种更突出,假设我有足够的经验判断我所需要的时间,就不会有不好的结果,或者,我会安排两天的时间,一天一个小时也可以。就算拖延着在时间的最后节点去做,我也会在极限时间动手,结果不至于太差。
第二点,及时行动可以理解为现在就开始做,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说越早开始越好而不去开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是,我们都会觉得时间变得快了,对此心理学家好像有一种解释:我们度过的一年相当于一年比上自己的岁数,比如说一个五岁小孩,一年相当于他人生的五分之一,而50岁的人,一年相当于他人生的五十分之一,所以,时间只会越来越快。
如果把这种想法根植于自己的潜意识,越拖延时间就约短,相信也会催促自己立刻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