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阅读的修炼
11.让教育有些温度

11.让教育有些温度

作者: 教育书评阿龙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04:56 被阅读5次

11.让教育有些温度

在北方雾霾重重的日子里,对于明净的天空只能成为想象。减少外出,独居一室,沏上清茶,放上舒缓的音乐,捧上一本书来读,这样的日子就让我们暂时忘记了所处的外部环境,今天手里拿的是江西省戈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华的《做有温度的教育》,正好,这本清新淡雅的草绿色封面可以让我心生欢喜,平和宁静,暂时忘记了雾霾的肆虐。

  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到有股暖流直抵心头,在教育异化为升学考试让人感到有些彻骨冰冷的时候,教育是多么需要人性的温度啊。有了温度,教育才有了勃发的希望,有了温度,教育才有了点燃学生未来的可能,温度让教育的路上有了草长莺飞、莺歌燕舞,让师生有了成长的勇气和对未来坚定的期许。有温度的教育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能量的传递,而非简单的知识的灌输和拷贝,更不是人云亦云的肤浅的成功学。方华局长用一颗教育者的良心矢志不渝地将有温度的教育践行到实处,无论是对教育的观察思考,还是管理一方教育的举措办法都值得学习体会。

  一、做有温度的教育要饱含情怀

  情怀这个词很有分量,如洪钟大吕,掷地有声,它足够让我们心中激荡,升起庄重之帆。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有了情怀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才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一是要有慈悲情怀。王崧舟说:“教育应以慈悲为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即便在学生当中有些愚顽之徒,也当学会用平和的心情、温和的姿态在学生心灵的湖水中投去一缕阳光。我们原本只是早学生经历人生几多年,对学生的无知、无畏应当有所宽容,要相信他们会走出阴霾,走向明亮那方。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谁敢确定你面前的学生不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呢?值得注意的是方华局长也认为教育是有功德事情,他说:“教育的最大功德是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良好的教育生态不是帮助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成长,也不是帮助人在某一方面发展,而是对所有人都有帮助,对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引导。”“教育的伟大在于其普惠性。”这不就是慈悲情怀吗?二是要有家国情怀。我们不必自诩高尚,但我们决不能落入低俗。教育不仅是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值得奉献、值得奋斗的事业。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天下始终是知识分子幸福的人生理想,哪怕面对疾风骤雨、千难万险,他们从没有失去信念。想想那些在抗战炮火中辗转迁移的西南联大的师生,他们该有多么坚强的臂膀,该有怎样的时代担当。如今,教育大业如此振兴,中国梦想已经绘就,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不容忘却,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小家之外还有大家。方华局长正是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出发,怀着对乡村教育的深切忧虑,积极优化乡村教育环境,成为乡村教育和乡土文明的守望者。三是要有赤子情怀。赤子是指刚出生的婴儿,赤子情怀是令人向往的生命状态,那种纯真通透的情感,一如璞玉之完美无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用一颗朴素静美、安然自若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面对世事繁华、人间烟火不变初心,始终对世界和生命保持足够的温情。对事物保持好奇,对孩子保持尊重,对生活满怀热爱。想起沈从文,在前途暗淡、备受煎熬的时刻,看到天边的一颗星子,看到身边的花花草草、坛坛罐罐仍然保持难以抑制的感动,那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是一颗拥有博爱的赤子之心。我们眼前的学生不知比星子、花草、坛罐有多少灵性呢?我们更应该怀着赤子之心走进他们的心田,给他们以最深情的教化。想起那些体罚学生的、主动向学生索贿的、利用教师权力刁难家长的还是没有保留住那颗赤子之心啊!

  二、做有温度的教育要端正思想

  一是端正办学思想。办学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和政府的事情。办好教育首先就是政府层面要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拿教育当回事。在这方面,方华局长举的例子足可以说明问题。他说江西省玉山县被称为博士县、婺源县博物馆堪称全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都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古代哲学家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政府要在资金、人员、设备上给予充分保障,出台相应的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区域工作思路。比如戈阳县教育局提出了“让戈阳的教育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让戈阳的孩子在家门口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戈阳的教育成为戈阳人的骄傲。”的发展目标,基于教育改变社会的理念,提出了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愿景,正是这样的工作思路,才让今天戈阳的教育熠熠生辉。最后学校要去行政化。学校不是权力部门,校长也不是行政官员,要去除校园里的官僚气,崇尚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研究性、服务型的教师团队。

   二是端正教师师德。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碰到一个好老师,反之,将成为一个学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教师一旦发生有违师德的情况很可能第一时间成为网络头条,也会给学校带来巨大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师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问题,也已成为纪检部门重点查处的行业问题,所以师德问题再也不是小事了。教育工作者只有端正师德,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师德的老师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是端正家长观念。要想教育好孩子单凭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有力配合。家长不是消费者、也不是旁观者和告状者,家长是学校和教师的合伙人。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征求家长意见,主动通报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另一方面,家长要充分尊重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履行家长责任和义务。家长要学会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家长要尊重教师,不能阳奉阴违;家长要尊重知识,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表“读书无用论”。总之,家长也需要汲取新的教育观念,理性对待孩子的问题,要与学校和教师一道,帮扶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做有温度的教育要回归常识

在社会对教育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当下,教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始终坚守其根本价值,按规律办事,对社会负责,守住教育底线,回归教育常识,让教育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位学子。

教育有其根本价值。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让人的身心实现自由成长。方华局长认为“当前对教育功能的抬高、对教育目标的降低,是教育需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所谓对教育功能的抬高,是认为教育无所不能;对教育目标的降低,是将教育降格为考试的替代品。”教育既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仅仅省略为考试的帮凶。教育要守着自己的价值底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个性的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方新田先生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写到“我认为,当今中国的教育存在‘五化’倾向,即标准化、功利化、空心化、奴性化、平庸化,必须以新的‘五化’,即个性化、理想化、具体化、自由化、专业化,一一攻克。”

课堂有其根本色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应保持平实的姿态,既不能过于浮躁,又不能过于短视。课堂的根本价值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培养学习乐趣、培养自学能力、建立终身学习意识。方华局长提出:课堂要从师生平等交流开始、从师生有共同愿景开始,从师生共同的兴趣开始。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的内涵,让教育富有色彩。课堂要有民主平等色彩,要给学生敢于发言的机会;课堂有有朴素清淡的色彩,要避免无效的热闹;课堂要有安全舒适的色彩,有时过于严苛的规范对学生不见得是好事。当下,要对打造名师保持警惕,且不说名师是否有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师德,仅仅打造一词,就可知,其成为名师的过程也是顺应了一种形势,打造这个词是很不值得推敲的,如果什么都可以打造,那么是不是就打破了一些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呢,打造的东西是不是足够扎实丰富呢,是不是有深厚的根基和岁月的磨砺呢?笔者见过一些所谓的名师,只是徒有虚名,并无多大建树,一些名师学科素养并不深厚,在公开课上和公开课下对学生的态度判若两人、更有一些名师只是借名师之名行违规补课、变相勒索之实。

教师有其根本追求。教师的根本追求是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更游刃有余地从事好教育工作,实现与职业、学生、知识的良好互动,收获职业认同、师生和谐、终身学习的快乐。当我们将教师的根本追求激发出来的时候,教育才真正有了发展的可能。要激发教师的根本追求,就要重视教师职业需求,搭建展示平台,有针对性对教师培训,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切实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戈阳县教体局的“三文”平台和五大民间组织正是起到了激发教师根本追求的作用。尤其是方华局长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的“随性、随真、随缘”的学习态度,走出功利化的窠臼,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管理有其根本需要。管理的要义是引领,而非规训。管理也不是简单的量化,有些东西是量化不了的。管理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师们真心期盼的是为他们的成长服务。当下,最受广大教师诟病的就是检查繁多、会议繁多、材料繁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时基层学校确实忙得不可开交。戈阳县教体局形成了常规检查四模式:邀请式、展示式、突击式、常规式,提倡教育管理人员“五进”,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戈阳县教体局还实施了多层、多次、多样、多向的“四多”评价体系。建立了基础性和发展性办学水平评价系统,让教育评价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

��<�Q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让教育有些温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ah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