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想法
那些不是天才但却走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那些不是天才但却走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作者: 区块链漂流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08:26 被阅读82次

    长久以来我们都相信,有些人的能力真的是靠天赋,天生的才华让他们站在金字塔顶端,走在行业前沿。

    因为天赋,虽然他们依然要为梦想而努力,但比起普通人,他们需要的时间更短一些,并且最终能攀登到更高的高度。

    这样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埋藏在我们的血液里,影响着、控制着我们的思维,以至于让我们为自己的懒惰与不作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正确的理由。

    “你看,不是我不努力,而是人家有天赋,这是天生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像是一口桎梏的深井,深深地把我们困在囚笼,我们就像井底之娃,只能看到头上的那一圈天空,无法感知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因为这种思维的认知与局限,让我们被自己所绑架,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定式,就像一座囚笼,无法挣脱,也没有挣脱的欲望。

    甚至于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用力挣扎时,我们会跑过去跟他说,“嗨,干嘛那么努力,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你没有那个天赋。”

    天赋如此让人信赖,以至于让人忘记了行动的价值。

    1、莫扎特传奇

    一直以来,莫扎特被看作是无法解释的天才,那么小的年纪就能弹奏各种大键琴、古钢琴,演奏小提琴,给当时全欧洲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据很多传记,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1岁时写出一部宗教剧和几部键盘协奏曲,12岁时创作了一部歌剧。

    作曲能力成了他天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感叹无法理解,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取得如此成就,这让当时的优秀音乐家都望尘莫及。

    但是,他的天才究竟是什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许多5、6岁的孩子经过训练都能出色地表演小提琴、弹奏钢琴,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视频,水平甚至比成年人还高。

    我们知道这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这些孩子从两三岁时便开始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培养。当时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样,想尽办法提升孩子的音乐才华。

    莫扎特的父亲不但写了一本如何教幼年孩子学习音乐的书,而且在莫扎特的姐姐身上测试了自己的理念,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训练。

    所以莫扎特也许在4岁之前就开始了自己的训练。他的父亲不但教他演奏多种乐器,还让他对乐曲进行分析欣赏,并且开始作曲,提升他的作曲能力。

    但6岁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部交响曲,或许这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有资料显示莫扎特早期的作曲实际上是他父亲写出来的。

    而莫扎特11岁“创作”的那些钢琴协奏曲,现代音乐理论家们认为,这些曲子全都是以别人所写的相对不太知名的奏鸣曲为基础,莫扎特的父亲把这些曲子作为创作练习布置给莫扎特,以便让他熟悉钢琴协奏曲的结构。

    在这些曲子中只有少数是由莫扎特原创。

    但即使是根据其他人的作品再创作,莫扎特从这里也获得了极大的帮助。所以确切地认为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一个曲子,是他15或16岁创作的。

    那时,他已经过了10年的刻苦训练。

    2、天才跳高运动员传奇

    体育奇才、跳高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出生于巴哈马群岛。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打篮球,向他展示了令人惊讶的扣篮技巧。

    后来,两人在午饭聊天时友好地调侃对方。那位朋友对托马斯说:“没错,你能扣篮,但我打赌,你跳高跳不过2米!”

    托马斯当然不服气,于是两人来到大学的室内田径场,托马斯的朋友将跳高横杆放到2米的高度,然后奇迹的一幕出现了,托马斯轻松地跳了过去。

    他的朋友又把高度调到2.07米,托马斯又跳过去了。

    后来,又把高度抬高到2.13米,托马斯再一次跳过去了。

    这时,他的朋友激动地一把将他搂住,然后把他带到了田径教练面前,让他加入学校田径队,并参加两天之后的田径跳高比赛。

    就这样,托马斯的跳高天赋被发现了。

    在那次比赛中,托马斯以2.22米的成绩摘得跳高冠军,创下了东伊利诺伊大学的纪录。两个月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中,以2.23米的成绩取得第四名。

    而在跳高天才被发现一年以后,在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接近2.35米的成绩夺得冠军。

    托马斯的故事很迷人,他似乎是横空出世,取得如此辉煌战绩,使人们相信,只要你生来就具备某种正确的基因,即使不用练得太多,也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托马斯第一次就跳过2米的高度真的没有经过训练吗?

    如果你看到过托马斯第一次参加大学运动会时跳高的照片,你会发现,他运用的跳高技术绝对不是从来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能运用出来的。

    这种背跃式跳高技术是以一种极度违反直觉的方式越过横杆:在到达横杆之前,先曲线助跑,等跑到横杆面前时,你的背部恰好面对着横杆,然后起跳,在横杆的上方使背部弓起来,等臀部已越过横杆的最后一刻把双脚抬起来,以避免将横杆打下来。

    这种技术跳高,如果不经过长期训练,是不可能有效掌握的。所以,你要说托马斯之前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的。

    另外,托马斯在扣篮时有着惊人的弹跳力,他从距离篮筐4.6米的罚球线处开始起跳,飞过好几个人,再把球扣进篮筐。

    我们不知道他在扣篮上花了多少来练习,但可以确定,他经过刻苦训练后,才练就了如此惊人的弹跳力。

    而且在扣篮时采用的那种跳跃方法,与跳高时采用的跳跃方法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他在练习扣篮时,也提高了跳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身高1.88米,这个身高对于跳高项目来说,即使不是最好、也是非常好的身高了。

    影响体育成绩的两个特定基因是身高和身材。托马斯在这一方面是占据了基本上的优势。

    还有一些证据是,在2015年,他在跳高项目上已经走过了9年,他的教练,也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

    如果托马斯当初真的是依靠自己的潜能,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表现得如此优异,以至于后来拿到世界冠军,那么,经过严格的训练后,他的成绩应该会突飞猛进才对。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人预测他的天生才华能够有一天能够打破2.45米的世界纪录,但他从来没有接近过这个成绩。

    他个人的最好成绩就是潜能刚刚被发现的一年后,锦标赛2.35米。自此之后,他再也没达到过,也没有突破。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托马斯第一次在大学参加比赛时,已经得到大量的训练,既训练了跳高,又训练了扣篮,因此难以再通过进一步的训练来实现较大的突破。

    3、人们希望有奇迹

    人们都希望有这样的奇迹:并非所有的一切都要遵循现实世界中那些古板的、令人厌倦的法则,有人生来就有某些不可思议的超能力,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获得世界一流。

    于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放纵找到合适而正当的理由。每个人都有羞耻心,但每个人又都有强大的心里防御能力,很快就会找到理由来保护自己。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麻痹。如果你真的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安贫乐道,现世安稳也没关系,那是你内心的选择。

    但大部分人想的却是出人头地又不想付出太多、想成为大伽又不愿下苦工夫。

    哪有什么轻松,都不过是负重前行,一边一步一步往上爬、一边乐观的苦逼的对自己下狠手。

    从莫扎特、托马斯的传奇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一定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后才能习得,寄希望于所谓的天赋,真的没有什么用。

    《伤仲永》里,方仲永是神童,五岁时,指物作诗,文理可观。但是,他父亲因利可图,并没有像莫扎特父亲那样去开发孩子的潜能,最终,方仲永只能泯然众人。

    4、是什么导致了人们更相信天才的存在?

    一是自我实现,二是智商高的优势。

    当人们假设一个人的天才时,他就会想到是天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这种假设会指向决定与行动。

    比如,当老师、父母看到孩子不擅长做某件事时,就会鼓励他去做别的事。

    这个孩子唱歌不着调,不会让他去学习唱歌或乐器;那个孩子看起来笨手笨脚,不会让他去搞体育。

    等他们长大以后,自己也就信了,这种预言真的成真了。

    与此同时,另一批孩子从老师、教练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表扬、支持、鼓励时,最终会比那些被告知永远不要去尝试的孩子更快地提升他们的技能。

    因此所有人相信,最初的眼光是正确的,这又是一次自我实现。

    而智商高,学东西更容易学懂,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可以被挑选到更高级的训练班中接受更好的培养。

    比如当某个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快地“弄懂”数学时,老师们往往认为他们要比其他人更有“天赋”。

    于是那些“有天赋”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鼓励和训练。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数学成绩确实要比其他孩子更好。

    于是,那些被判定为不具备天赋的学生就这样被贴上了标签,这种无情的打击真的能让人从此无缘于此。

    所谓人与人之间“天赋”的差别,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分辨出来。

    就是因为它太容易分辨出来,如果你真的相信,那么你就是在鼓励和支持“有天赋”的那些人,打击其他人。

    我们都想将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中去,包括时间、金钱、教育、鼓励、支持等,这种想法本没有恶意,但是它有着强大的破坏力。

    它可能使我们失去一大批最终有可能成为杰出人才的人。

    5、基因的差异影响到底有多大?

    人与人基因的差异,比如说智商的高低,在初期一定程度上真的能够影响水平的高低。

    智商高的人往往会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质,学会某项技能,懂得按照事情的原理更好地去执行。他们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在早期他们占据了优势。

    但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智商一般的一些人为了努力赶上智商高于他们的同伴,会练得更加刻苦、比同伴练得更多。

    因为练得更刻苦,他们的技能水平反而实际上超过了那些高智商的同伴了。所以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它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你可能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练得更刻苦的前提是方法一定正确。通过这个方法一定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大师人物;

    其次,这就是大脑与心理的神奇之处。

    现代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和身体一样,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发达。

    “适应”是神经元的一种特性,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逐渐“习惯”,以适应新的改变。如此,大脑会改变原来的连接回路,加强某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与此同时,我们会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更好地吸收处理信息,从而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表现卓越。

    有的孩子看到画画就会感到快乐,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自己,无论是上培训班、还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背着画板,因为这意味着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但并不能说,他们本来就拥有画画天赋,而是因为某些东西促使他们刻苦练习,并因此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而且比同伴发展得更高、更快。

    人与人之间基因的差异,只会在初期刚开始学习时影响到个人的表现,但这些差别是不会直接影响到相关技能,不可能存在一种“绘画基因”或者“音乐基因”。

    并且到后期,基因的作用会慢慢消失,练习的作用显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那些致力于发展某项技能、成为最杰出的人物之中,练习的程度及有效性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结语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我们都有机会才华横溢。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刻苦的努力,而非三分钟热度。

    在孤独、枯燥中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忍受煎熬、痛苦,直到成为大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不是天才但却走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ce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