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应关系

作者: 谢健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5-24 00:01 被阅读47次

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我所阐述的对应关系并非是波尔在处理原子时假设角动量量子化所用的对应原理,即在原子范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内的现象可以各自遵循本范围内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内的规律延伸到经典范围时,则它所得到的数值结果应该与经典规律所得到的相一致。这是波尔的睿智之举,利用对应原理对原子模型极限化处理,即从微观状态推广过渡到宏观状态,利用宏观状态的已知规律来求解微观世界的奥秘。但我这里所讲的对应关系,是普遍的认识和规律,是严格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支配着世界,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必要的要求。

对应关系,简言之就是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事物彼此间的正负反馈以及物质系统中发生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传递和效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彼此联系着,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这是对应关系的基础来源。假设事件X对应着事件Y,即有Y=f(X),其中f即表示对应关系。从对应关系得到的最直接也是应用最广的就是因果律,因果律是科学的基石。在对应关系中,因果律并不是严格的一一映射——一个原因可获得多个结果,因为系统的同个初始值往往会导致诸多不同的结果,即f(X)=Yn;而同样的,一个结果可对应若干个原因,不同的过程也能导致同一结果,殊途同归,即Y=f(Xn)。但无论如何,Yn与Xn各自组成完备系统,假设Y1,Y2,...,Yn占Y的所有事件总和的比例为a1,a2,...,an,有∑an=1,即系统内部的因所导致的果是完全的。而同等地,一个结果的所有可能的原因也是完备的,即∑bn=1。当然这些不同的原因类型既包括同一初始条件在不同历程下的演变,也包括初始条件的差异即性质以及数量的差异。

对应关系把我们从不可知论的泥潭中拖了出来,使我们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其因果关系的闭合性,有助于我们直截了当地获知事物的全局,理解其间的运作,能使我们处理事情时缩小处理方式的范围。当然,其反面就是不可自以为全然获取到了闭合性,而产生片面武断的认知。要清楚的是,逻辑推理是建立在明朗的对应关系之上的判断的科学,如果事件内部的事件纠缠不清,就谈不上认识了。因为实际上对应关系是复杂的,而几乎所有的复杂性都隐藏深刻的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而此时,对应关系的破缺就可以发展出新概念,正如牛顿所说的“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事件间对应关系的失效或者空白,都是发现新天地的契机,比如光速叠加在伽利略坐标的失效以及自旋在宏观世界所对应的空白等等。事件对应关系的暧昧不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一方面困扰着愚昧的头脑,一方面却也激发着智慧的思想。

在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中,对应关系显得更加苛刻。在这里我简单地谈一下生命科学中分子层次的对应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功能是演化而来的,而信息与功能是确切对应的。信息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只要基因能表达成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便表现出来。在鲸鱼从陆生动物演变成海洋生物的过程中,应该是会有某个时期群落某个基因大量变异,比如说受宇宙射线等环境的影响,而直接出现诸如鱼鳍的生物结构,并且慢慢走近海洋。这种突变是确切的,没有什么中间过程,DNA序列的改变直接导致了蛋白质的变化。DNA序列只有有能表达出确切可知的功能蛋白质时,才会成为基因。不然就是无义的,就像单词一样,只有完整的字母组成才有意义。你编码“begi”时,只是无意义的字符,只有编码“begin”时,才有确切的含义。DNA中也一样,碱基对不断形成扩大,直到它在合适的有义的表达下,该有的性状就会被呈现出来。而在后期,增加的非编码DNA,只是起着修饰强化作用罢了。就如同现在一些受核辐射影响的物种,会莫名其妙出现三条腿两个头等等的突变情况。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合情合理。在对应关系下,物种性状会从无到有,这是增加的非编码DNA或者已有的变异的编码DNA表达的结果,而从小到大,即是非编码区DNA修饰强化的结果。有效的对应关系,几乎要求信息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就会产生歧义或者无义,也就是说对应关系对信息的作用是不连续的,而这正是遗传进化的本质所在。

                                                                                                            2016/11/15于华师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对应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cn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