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宇宙理想国随笔散文
千字文小感(乐殊贵贱至好爵自縻)

千字文小感(乐殊贵贱至好爵自縻)

作者: 红叶竹马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1:22 被阅读3次

    千字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高度浓缩。短短一千字包含中国人的历史、人物、宇宙观乃至政治、伦理各个方面。这一段讲礼乐,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特色,就在于这个制度是建立在礼乐基础上的。礼乐是一种软性的约束,不同于刑治。诚然,礼乐的时代,国家暴力依然存在,孔子称颂的尧舜时代并不缺少暴力,然而礼乐的本质,是要由外在的强制性,转向内在的主动性。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代表了儒家的施政理想,使人人自知羞耻,使人人都发扬自己内心的光明面,走向自律的人生,从而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秩序。社会是需要治理的,那种认为人退到原始时代就会自然友好相待的想法无疑是肤浅的,只要生存竞争仍然存在,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免不了内部争斗,如果没有社会治理,人类社会就会自我消灭了。而儒家的治理方式,是颇为人性的,否则也不会提到“乐”。所谓乐,在中国古代的范围是很广的,不仅仅指音乐,一切文学艺术,甚至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究其本意,能使人快乐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乐。儒家的礼乐主张,使先民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脱出来,赋予礼仪规范更加理性的元素,同时让人举止合乎礼仪而不觉苦,这就需要乐的调节。文学艺术之类,既能使人精神升华,又不至过分沉溺堕落,“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荀子·乐论》)。

    因此,礼乐的本质是从内心出发,自觉达成外在规范。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就是以情理动人。如果不从内心生发,只是外在、表面顺服,不是儒家治理的本意。因此大学之道,就是以修身为本。所谓的“上和下睦,夫唱妇随”,都是讲要这个主体,“上”、“夫”先做到了,才能达于他人。孔子说不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但连他自己也承认,就连他心爱的弟子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可见内心约束之难。这也是礼乐作为社会治理的软肋。但不管怎样,“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些要求对于如今想要提升个人人格操守的人来说,依然是非常好的训诫。一切修行,从戒开始。戒就是给自己立规矩,管得住自己,才能有所成就。儒家的道德理想,不可谓不崇高,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字文小感(乐殊贵贱至好爵自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juhqtx.html